2025年以来,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遭遇“寒冬”,前9个月对俄出口量仅35.77万辆,同比大幅下滑58%,曾经“出口1辆净赚几万”的黄金时代彻底终结。这一数据背后,俄罗斯2024年10月1日起实施的进口汽车税改政策成为核心诱因,新政策将进口汽车报废税率提高70%~85%,直接重创中国汽车出口商的利润空间与市场竞争力。
从具体市场表现来看,中国主流汽车品牌均未能幸免。2025年9月,俄罗斯车市销冠被本土品牌拉达占据,中国品牌哈弗以1.7万辆的销量位列第二,但同比仍下滑15.5%;吉利紧随其后,当月销量9741辆,同比降幅高达39.3%。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颓势并非中国品牌独有,整个俄罗斯车市都处于下行通道,10月单月销量16.5万辆,同比下降3%,前十月累计销量106万辆,同比跌幅达19.9%。

市场对销量下滑的原因众说纷纭,除核心的税改因素外,还涉及多重维度。部分消费者指出,中国汽车在防锈工艺、钢材质量、发动机性能等方面存在短板,难以适配俄罗斯天寒地冻、多沼泽的复杂环境,产品硬实力不足制约了市场接受度;也有行业观点认为,俄罗斯政府此举暗藏“产业保护”意图,担忧本土汽车工业被中国品牌冲击,通过加税倒逼中国车企加大本地化生产投入。事实上,已有长城、奇瑞等中国车企布局俄罗斯本地工厂,长城图拉工厂本地化率已提升至65%,奇瑞更是收购了乌拉尔汽车厂生产线,试图通过“扎根本土”突破政策壁垒。
尽管当前处境艰难,但市场仍抱有期待。有观点认为,短期“遇冷”是行业调整的契机,中国汽车的性价比优势依然存在,且本地化生产、技术升级等对策正在推进。未来,中国车企若能针对性提升产品适配性,同时深化与俄罗斯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有望重新打开俄罗斯市场局面。这场销量波动也折射出全球汽车贸易中,地缘政策、产品实力、本地化布局等多重因素的复杂博弈,中国汽车出海之路仍需在挑战中不断探索。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