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跨界造车的行业会是谁?
作者:樱桃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3 23:44:00 阅读量:0

无论是互联网高手、手机巨头还是空调、电商平台造车都不稀奇。最近,有消息传出五粮液砸24亿造车,凯翼昆仑一上市网友都化身段子手:喝五粮液开五粮液,才是真有面儿。

跨界造车案例全景图

类别

下一个跨界造车的行业会是谁?-1

跨界品牌

原行业

核心造车路径 / 车型

当前状态与未来规划

亲自下场造车

五粮液

白酒

2017年豪掷24亿收购凯翼汽车51%股份,并投资37亿建智慧工厂。首款车型凯翼昆仑iHD,整合奇瑞底盘、比亚迪混动、宁德时代电池等成熟供应链。

已上市销售。凭借高性价比,昆仑iHD上市两个月订单突破8000辆。未来将通过“买车享白酒75折” 等权益促进业务协同。

亲自下场造车

创维

家电

亲自造车,将家电显示技术与健康理念融入汽车,打造“车家一体”场景。

已实现量产并上市销售,累计销量突破3万辆。

生态赋能

京东

电商/互联网

不直接造车,作为“需求+渠道+服务”整合者。联合广汽、宁德时代等推出“国民好车”,提供用户洞察、独家销售并联动“京东养车”线下网络服务。

已启动新车预约。未来计划将Robotaxi(已注册“Joyrobotaxi”商标)作为“移动电商终端”,拓展出行生态。

生态赋能

美的

家电

不直接造车,作为供应商为车企提供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已为20家车企供应智能座舱。

前车之鉴

恒大

房地产

通过“买买买”整合技术,宣称投入千亿资金。推出恒驰5车型。

已破产重zhi整。累计交付仅1389辆,5年烧掉超千亿资金最终失败。

跨界路径与核心逻辑

从表格中的案例可以看出,企业跨界造车主要遵循三种截然不同的路径,其背后的商业逻辑也各不相同:

亲自下场派:以五粮液、创维为代表,直接涉足整车制造。它们通常通过收购或自建工厂获得生产能力,将汽车视为重要的新一代智能终端或一个全新的实业增长点。五粮液的“借船出海”策略颇具代表性,即不追求核心自研,而是整合行业成熟的供应链,快速推出高性价比产品切入市场。生态赋能派:以京东、美的为代表。它们不直接制造整车,而是利用自身在用户、数据、技术或渠道上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链的整合者或核心供应商。京东的模式尤为独特,它旨在重构汽车消费体验,目标是“拥有一个用户在一辆车上的所有消费”,而非拥有制造工厂。失败警示派:恒大的案例极具警示意义。其失败根源在于,跨界造车的逻辑仍沿用其地产行业的资本运作思维,企图通过“买买买”快速拼凑技术,但却缺乏真正的技术积累、产品敬畏心和长期经营的耐心。当巨大的资本投入无法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良性的现金流时,失败便成为定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