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大幅加税中国汽车出口第一目的地摘冠市场巨变后发生了什么
作者:樱桃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8 17:07:02 阅读量:0

一、数据惊变:从“销冠”到第三,仅用了九个月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前两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那可是风生水起,卖得别提多火了!然而,最新的数据却让人大跌眼镜。

根据权威的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前9个月,中国对俄罗斯的汽车出口量仅为35.77万辆,同比暴跌了惊人的58%! 这个数字直接导致了一个关键格局的变化:墨西哥以41.07万辆的出口量跃居第一,阿联酋以36.78万辆位列第二,而俄罗斯则滑落至第三位。

俄罗斯大幅加税中国汽车出口第一目的地摘冠市场巨变后发生了什么-1

天呐,这个变化也太快了!要知道,就在不久前,俄罗斯还是我们最大的汽车出口市场。这种“过山车”式的行情,让许多深耕该市场的中国车商直呼“没想到”。

二、风暴眼:俄罗斯为何“层层加税”?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剧变呢?核心的关键词就是——“税”。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初,俄罗斯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进口汽车的税收政策,简直就是一套“组合拳”。

第一拳:报废税暴增! 自2024年10月1日起,俄罗斯将新进口汽车的报废税率大幅提高了70%至85%。举个例子就更直观了:一款发动机排量在2-3升、车龄超过3年的汽车,其报废税从原来的约130万卢布,一下子飙升至237万卢布,涨幅高达83%,这笔巨额费用最终都会转嫁到车价上,消费者自然望而却步。第二拳:进口关税上调! 这还没完,从2025年1月1日起,俄罗斯又将进口汽车关税系数调整至20%至38%。这使得中国汽车的清关费用每辆最高增加了约3万卢布(约合2600多元人民币)。哎呀,这接二连三的加税,让中国汽车的性价比优势受到严重冲击。

有俄罗斯汽车行业分析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政府此举意在迫使中国车企在俄罗斯本土建立工厂,而加税正是推动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看来,俄罗斯是希望将简单的商品贸易,转变为能够带动本地就业和产业链的深度合作。

三、市场寒冬:高利率下的消费“冰封”

除了直接的税收政策,俄罗斯整体的经济环境也如同给汽车市场浇了一盆冷水。

为了遏制国内高企的通胀,俄罗斯央行将基准利率长期维持在21% 的历史高位。我的天,这么高的利率直接导致汽车贷款的年化利率飙升至30% 左右。想象一下,消费者想要贷款买车,却要承担如此高昂的利息,购车意愿必然被极大抑制。这无疑是给本已困难的市场雪上加霜。

现实的冲击已经显现。有中国的汽车出口商焦虑地表示:“现在倒好,一批10台国产新能源SUV的订单,现在只交付了1台。剩下的,客户都害怕高额报废税,随时可能放弃提车。” 而具体到品牌,2025年9月,哈弗在俄销量同比下滑15.5%,吉利下滑39.3%,奇瑞和长安的跌幅更是达到50%左右。这场寒流,确实来得又猛又急。

四、未来之路:从“淘金热”到“持久战”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中国车企该怎么办?难道就此退出这个巨大的市场吗?

当然不是!实际上,这场危机也正在倒逼中国车企进行战略转型。一些有远见的车企已经开始行动,从过去的“贸易出口”模式,转向更深度的 “本土化生产” 。通过利用俄罗斯本土的工厂进行组装生产,可以有效规避高额的进口关税和报废税,从而重新获得市场竞争力。

这意味着,那个依靠出口“一辆车净赚几万”的暴利时代,或许真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竞争,将是一场考验资金实力、技术沉淀和本土化运营能力的“持久战”。对中国车企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一个迈向全球化更高阶段的机遇。

总而言之,俄罗斯市场的这次剧变,表面上是税收政策引发的短期震荡,深层次则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构的必然过程。对于我们中国汽车产业来说,这堂课来得虽然突然,但却极具价值。它告诉我们,要想真正屹立于世界汽车强国之林,必须扎下根来,与全球市场共同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