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长永高速去机场,居然没花钱!”2025年11月2日,湖南长沙的司机张师傅发现,这条服务了31年的老高速突然取消了收费。无独有偶,同月成都城北出口高速、四川成绵高速、武汉天河机场高速等多条线路相继宣布“零费率”通行。高速免费潮的背后,是政策、市场与公众需求的共同博弈。
长永高速的免费颇具代表性。这条湖南省首条高速公路于1994年通车,全长27公里,串联长沙主城区与黄花机场。按照1998年批复的30年收费期限,本应于2024年12月到期,但因执行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等政策造成收入损失,先后两次获得收费期补偿,最终延长至2025年11月1日。

类似案例在全国蔓延。成都城北出口高速原定2025年9月到期,因政策补偿延期后准时免费;武汉天河机场高速1995年通车,30年收费期满后“零费率”;广佛高速作为国内第二条高速公路,2012年已率先免费,开创先例。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9.07万公里,其中大量早期项目已接近或超过收费期限。按照现行规定,政府还贷公路收费期最长不超过30年,中西部地区经营性公路可达30年。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内,全国或有数千公里高速陆续进入免费行列。
高速免费的直接动因是收费期满,但深层逻辑在于政策调整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早期高速公路建设依赖“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以长永高速为例,其通过社会集资和银行贷款筹集1.1亿元启动资金,终结了“三湘大地无高速”的历史。30年间,通行费收入不仅覆盖了建设成本,还为后续养护提供了资金。交通运输部曾公开表示,部分高速已提前还清债务,继续收费缺乏法律依据。

高速免费能直接降低物流成本和出行支出。以长永高速为例,免费后,长沙至黄花机场的货运成本下降约15%,私家车单趟节省15元。对于日均车流量超5万辆的线路,免费政策每年可为公众节约数亿元。从民生需求角度看,这无疑是件大好事。
但高速免费并非“一免了之”,后续管理面临多重考验。成都城北出口高速免费后,日均车流量从4.2万辆飙升至6.8万辆,早高峰拥堵时长延长40分钟。武汉天河机场高速免费首周,事故率上升25%,主要因车速差异导致追尾。交通专家指出,免费高速需配套优化出入口设计、增设智能诱导系统,否则可能陷入“越免越堵”的怪圈。

高速养护成本占年收入的15%-20%。免费后,资金来源转向财政拨款或周边土地开发收益。例如,长永高速免费后,湖南省将每年拨款2亿元用于路面修复和绿化维护。但中西部地区财政压力较大,部分省份正执行“免费+广告位拍卖”“免费+服务区商业开发”等模式。
多条高速免费后,仍需代收其他路段费用。例如,从长永高速驶入京港澳高速的车辆,需在出口合并缴费。这一模式要求收费系统精准识别路径,避免漏收或误收。目前,全国ETC系统已实现98%以上的准确率,但人工车道仍存在纠纷风险。
当前,高速免费呈现“区域分化”特征。东部地区车流量大、财政充裕,免费后可通过土地开发反哺养护;中西部地区依赖财政转移支付,免费进度可能滞后;经营性公路若未还清债务或未达合理回报,可能继续收费。
政策层面,交通运输部正在修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拟对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项目放宽收费期限制,同时要求改扩建项目公开成本审计,接受社会监督。可以预见,未来高速免费将遵循“依法依规、因地制宜、民生优先”的原则,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从“贷款修路”到“零费率通行”,中国高速公路用30年时间完成了从建设到惠民的跨越。免费后的高速,既是民生福祉的提升,也是治理能力的考验。如何在保障通行效率、控制养护成本、平衡财政压力之间找到最优解,将是未来交通政策的核心命题。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