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万辆,这是现代起亚集团在2024年全球卖出的汽车数量,排在丰田和大众之后,稳居世界第三。可就在这个耀眼数字的背后,中国市场的销量只有32万辆——还不到比亚迪一个月的出货量。谁能想到,曾经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索纳塔、伊兰特,如今连找家4S店都费劲。北京最热闹的商圈里,只剩一家进口现代门店孤零零地守着三款售价超20万的车,门可罗雀。
几年前,郑某所在的北京现代门店还能一个月卖600台,全国排名数得上号。现在呢?一百来台都勉强,同事一个个跳槽去了自主品牌或者“新势力”,他自己倒是一直没走,但也说不清是执念还是无奈。最夸张的是,北京曾经有28家现代经销商,现在只剩三四家,其中两家干脆不卖新车了,就靠老车主保养撑着。卖新车?赔钱的事谁干?
全国范围看,北京现代的4S店从2013年高峰期的700多家,一路砍到200多家。2020到2023这三年,每年都有上百家店关门大吉。工厂也从五个缩到一个,顺义基地成了唯一的生产基地。你说这阵仗,哪像是要拼命抢市场的样子?

更头疼的是高端路线也没跑通。捷尼赛思2020年进中国,三年下来几乎没人买账。单车营销成本高达71万元,比车价还贵,总部都坐不住了,2023年11月直接派审计组过来查账。最扎心的一句话是,时任中国区CEO李某说:“三年了,连一个员工都没买自家的车”。这话听着不光尴尬,还有点悲凉。
现在北京现代在售车型不到10款,大部分还是老面孔,更新慢得像卡住了一样。新能源?就一款刚上的羿欧纯电车,混动也只有进口帕里斯帝,30万起步的价格,消费者一看就懵了。展厅里清一色燃油车,连免税政策都沾不上边。消费者张平说得直白:“低配车便宜是便宜,但座椅加热都没有,智能驾驶更是顶配才给,这叫什么性价比?”
反观自主品牌,L2辅助驾驶都快成标配了,中低端车型智能化一堆功能下放。韩系车呢?还在用“低配引流、高配赚钱”的老套路,结果高配一选,价格又比人家贵。夹在中间,不上不下,技术没优势,配置跟不上,品牌又没声量。

有意思的是,2025年11月,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2.43亿美金涨到2.7亿,增幅11%。公司干的是新能源和智能驾驶研究,由现代和起亚共同控股。这笔增资,像是在释放信号:人还没彻底放弃。

但问题是,中国消费者要的或许不是换个壳子的“中国版”韩系车,而是真真正正“为中国而生”的车。你得懂这里的路,懂这里的用户,懂这里的节奏。否则,再大的全球销量,也照不进中国这片红海。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