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北京逛商场,几乎看不到现代和起亚的店面了,过去满街都是它们的门店,现在只剩下零星几家,多数已经变成维修点,2024年现代和起亚在中国一共卖出32万辆车,还不到比亚迪一个月卖出的数量,2013年这两家还能占到近9%的市场份额,现在连1%都快保不住了,顺义工厂还在维持运营,但北京原本有28家门店,目前只剩三四个,基本靠做车辆保养维持经营。
捷尼赛思这个高端品牌,2020年进入中国市场,结果三年下来,每卖出一辆车,光在营销上就花了71万元,这笔开销比车价还要高,韩国总部觉得不对劲,专门派了审计组来查账,前首席执行官自己提到,三年里没有一个中国员工买过自家车,这件事听着有点离谱,但说明这个品牌和本地人根本没接上轨,连公司内部的人都不愿意相信它。
公司决策一直由韩国方面掌握,中国团队很少有机会参与意见,产品更新速度比较慢,新能源车型数量也很有限,目前主要推广的仍然是燃油车,纯电动车型只有“羿欧”这一款,混合动力车型也仅有一款进口的帕里斯帝(图片|配置|询价),价格偏高而且不能享受免税政策,其他企业都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他们却还在沿用全球统一方案,完全没有考虑中国市场的实际特点。
配置方面也跟不上,国产车入门款就带L2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韩系车的低配连座椅加热都取消,智驾功能只放在顶配上,价格还比同级别的国产车高,消费者觉得优惠只是表面便宜,实际算下来并不划算,大家不是不愿意买,而是认为不值这个价。

现代汽车的销售渠道确实在萎缩,北京核心商圈只剩下一个进口现代展厅,里面只摆了三台展车,连国产主力车型都看不到,过去在地铁口和商场周边铺天盖地的广告牌,如今也几乎绝迹,现在人们提起韩系车,第一反应往往是“那个修车的品牌”。
在技术方面,他们显得很被动,丰田让中国工程师来主导开发工作,日产也让中方团队来决定方向,但韩系车企坚持使用全球统一平台,本土研发几乎没有开展,缺乏软件更新能力,也没有针对中国用户进行优化,结果是把中国市场当作试验场,而不是主要竞争地。
不过最近有个小变化,现代汽车中国公司在2025年11月把注册资本从2.43亿美元增加到2.7亿美元,还把经营范围加上了新能源和智能驾驶技术研究这一项,这是他们第一次采取实际行动,说明现代汽车意识到问题所在,打算重新投入中国市场,虽然动作不算大,但至少表明他们没有坐等倒闭。
销售一线的情况有点希望,新出的纯电车“羿欧”每天能卖出一台,虽然数量不多,但在现有产品里占了两到三成的比例,销售人员提到这款车虽然小众,但确实有人愿意买,不像其他车型要靠折扣硬撑着卖出去,他们对这车有些信心,却也不敢抱太大期望。
韩系车确实有实力,只是他们太固执了,中国市场已经变了,他们却没有跟着变化,等到发现问题时,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机会,现在想要追回来,难度很大,但他们至少开始行动了。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