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比亚迪真的做出了60安时的固态电池,这不是在实验室里摆样子,而是能拿在手里的中试产品,能量密度达到了每公斤400瓦时,比现在电动车用的液态电池强得多,以前大家都说固态电池做不大,但比亚迪偏偏把它做得又大又稳。
他们没有跟风采用锂金属负极,而是选择硅碳材料,这条路虽然有点特别,但好处很明显——不用担心枝晶刺穿问题,安全系数更高,成本也更低,正极材料占了85%以上,电解质用得少,结构上就省了钱,别小看这点改动,量产的时候能减少很多麻烦。
测试成绩表现良好,热箱、挤压和跌落项目都顺利通过,但存在一个明显缺陷,钢针缓慢刺入电池时仍会导致冒烟起火,这说明固态电池并非无懈可击,界面问题和应力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技术仍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持续优化改进。
时间表很实在,2027年先装车做示范,2030年后才铺开大规模应用,东风和奇瑞也在追赶进度,东风打算2026年上车,奇瑞瞄准的是600Wh/kg能量密度目标,比亚迪的数据不算最突出,但推进节奏最稳当,已经拿出样品,定下节点,没有空谈计划,这反而在行业内成了它的优势。

成本现在还是高,孙华军自己也承认这一点,但他没有只是喊着要降价,而是从设计上想办法,多放活性物质,少用电解液,干法成膜工艺也做了改进,目标很明确,等到生产规模扩大,价格就能和液态电池一样,这不是空话,是实实在在降低成本的路子。
弗迪官网在十一月突然公布了固态电解质的具体数据,之前这些信息只是传闻,现在白纸黑字写出来,说明技术已经成熟,即将投入量产,这不仅是发布消息,更是向上下游企业发出信号,让设备供应商和材料厂家开始行动起来。

主机厂选择硅碳路线,是因为不用重新搭建生产线,锂金属方案需要改造设备、采购高纯锂材料、还得维持无氧生产环境,操作流程更复杂,比亚迪的技术能直接适配现有产线,工厂升级投入少,自然更受欢迎,技术再先进,无法顺利投产也是空谈。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