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停车收费合法吗?2025新规划清8条红线乱收费可拒付还能领奖
作者:樱桃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3 12:06:58 阅读量:0

开车出门,找车位难,找到车位后被“乱收费”更闹心。商场门口、学校周边、医院附近,不少车主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刚把车停进路边车位,就有人过来伸手要钱,5块、10块随口喊,没票据、没公示,问急了还说“这是规矩”。很多人心里犯嘀咕:马路是公共资源,凭啥有人圈块地就收费?这些钱该交还是该拒?遇到乱收费,除了吵架还有啥办法?

其实2025年国家早就把路边停车收费的规矩说透了,各地也更新了实施细则,核心就一句话:合规收费该交就交,违规收费一分不用给,举报还能领奖励。今天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把合法收费的标准、乱收费的套路、维权的妙招一次性讲明白,再附上各地最新政策和真实案例,不管你是老司机还是新手上路,看完都能明明白白消费,再也不怕被坑。

路边停车收费合法吗?2025新规划清8条红线乱收费可拒付还能领奖-1

先把根儿说透:马路边的车位归谁?为啥有的收费有的免费?

首先得明确一个核心问题:马路两侧的停车位到底是谁的?答案很简单——属于国家所有的公共资源,不是路边商铺的、不是小区物业的,更不是个人随便占着就能收费的。那既然是公共资源,为啥有的地方免费,有的地方却要收钱?

国家允许部分路边车位收费,根本目的不是“赚钱”,而是“调节供需、规范秩序”。现在城市里的车越来越多,免费车位很容易被人长期霸占,比如有人把路边车位当成“私人车库”,一天24小时占着,真正有临时停车需求的人反而找不到位置。适当收费能倒逼大家“短停快走”,提高车位使用率,比如去便利店买瓶水、去银行办个业务,停15-30分钟刚好免费,既不耽误事,也不浪费资源。

而且合规的停车收费,收入都会纳入财政专户,不是进了收费员的口袋,而是用来道路养护、交通设施更新、停车秩序管理这些公共服务,相当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当然也有完全免费的情况,比如陕西神木市2025年7月就取消了约1000个道路(辅道)停车泊位的收费,就是实打实的惠民政策,还有不少城市的路边车位夜间实行免费政策,具体时段看当地公示。

所以判断收费合不合法,关键不是“收不收”,而是“谁在收、怎么收、有没有依据”。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收费就是合规的;要是没资质、没公示、乱加价,那就是违法收费,车主完全有权拒绝。

合法收费的3个硬标准,少一个都不算数

根据2025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的停车收费新规,以及《价格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合法的马路两侧停车收费,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缺一不可,车主当场就能对照检查:

1. 收费主体要“正规”:必须有官方授权,个人收钱一律违法

合法收费的前提是“政府批准”,不是谁想收费就能收费。具体来说,收费主体只有两类:一是城管、交管等政府相关部门;二是通过政府公开招标,获得《停车场经营许可证》等正规资质的停车管理企业。不管是哪一类,都得在收费点显眼位置公示授权文件,标注清楚管理单位名称、备案编号和联系电话。

这里要特别警惕3种情况,遇到了直接判定为乱收费:

- 穿便服的个人“随手拦车”收钱,没有工作证、没有资质证明,说“这是我承包的”“大家都这么交”,100%是违法;

- 小区物业或路边商铺,没经过官方授权,自己在马路边划车位收费,哪怕说“这是我们门口的位置”也没用,公共区域他们没权利占用;

- 收费单位信息查不到,现在很多城市都有官方停车APP,比如上海的“上海停车”、成都的“成都智慧停车”,输入泊位编号就能查到管理单位和审批信息,查不到的大概率有问题。

举个真实例子:西安某小区门口,物业私自用锥桶占用马路划定“停车位”收费,没有任何审批备案,被车主举报后,城管部门现场查处,没收了违法所得,还对物业处以罚款,并拆除了私设的锥桶。而成都锦江区红星路的路边停车泊位,备案编号为“川A-01234”,在“成都智慧停车”APP上能查到审批部门、批准日期和有效期限,这样的收费点才合规。

2. 收费标准要“透明”:明码标价是底线,免费政策要执行

就算收费主体有资质,收费也不能“随心所欲”。2025年新规明确要求,所有路边停车收费点,必须在泊位入口、收费岗亭等显眼位置设置统一的公示牌,上面得清晰标注5项关键信息,少一项都算违规:

- 收费依据:比如“XX市政府〔2025〕XX号文件”,明确收费是经过官方批准的;

- 收费标准:分时段、分车型写清楚,比如“小型车:首小时5元,后续每15分钟1元,24小时最高30元”,不能只写“每小时8元”却不说明计费单位和封顶价格;

- 免费时长:这是车主的核心福利,新规统一了免费标准——政府定价/指导价的泊位,30分钟内免费;市场调节价的泊位,15分钟内免费;

- 管理单位:包括单位名称、联系电话,方便咨询投诉;

- 监督举报电话:一般是12328、12315、12345这些官方热线,必须清晰可见。

除此之外,还有3类法定免费场景,收费方没执行的,车主可拒付超出部分费用:

- 特殊车辆免费:军车、警车、救灾抢险车等执行公务的车辆,残疾人本人驾驶的机动车(持残疾证、驾驶证、行驶证三证),在政府定价泊位可免费;

- 新能源汽车优惠:路边泊位停放新能源汽车,1小时内免费,超1小时后按8折收费,部分城市还规定“新能源汽车充电期间,不得另行收取停车费”;

- 夜间免费:不少城市都实行夜间免费政策,比如神木市道牙以上车位21:00到次日7:00免费,道牙以下车位20:00到次日8:00免费。

各地2025年最新路边停车收费标准(真实数据,可核实):

- 北京核心区(东城区、西城区):日间(7:00-21:00)首小时10元,之后每半小时6元,24小时最高收费80元;免费停放时长15分钟;

- 上海内环内:日间(8:00-20:00)首小时12元,之后每半小时8元,24小时最高100元;免费停放时长15分钟;

- 广州天河区:日间(8:00-22:00)首小时8元,之后每半小时4元,24小时最高60元;免费停放时长20分钟;

- 成都核心区:日间(7:30-21:30)首小时5元,之后每半小时2元,24小时最高40元;免费停放时长15分钟;

- 西安雁塔区:日间(8:00-21:00)首小时6元,之后每半小时3元,24小时最高50元;免费停放时长15分钟;

- 三线城市参考(以潍坊为例):核心区日间首小时4元,之后每半小时1.5元,24小时最高30元;免费停放时长20分钟。

杭州就发生过一起典型案例:某路边停车点的公示牌只写了“每小时10元”,没写免费时长和举报电话,一位车主停了20分钟被要求付费,车主当场指出“公示不全”,拒绝付费并投诉,最后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认定收费方违规,责令整改并退还了已收取的费用。所以车主停车前,一定要先看公示牌,信息不全或没公示的,大概率是乱收费。

3. 缴费后要“有凭证”:正规发票是关键,白条收据都不算数

正规收费的另一个核心特征是“收费必有票”,提供税务部门监制的正规发票(含电子发票)是收费方的法定义务,也是车主维权的重要证据。票据上必须注明收费路段、停车时间、收费金额、管理单位等关键信息,缺一不可。

遇到以下3种情况,本质是“逃税+违规收费”双重违法,车主可以直接拒缴:

- 收费员说“票据用完了”“下次补开”“几块钱没必要要发票”,拒绝提供发票;

- 只给手写白条、没有税务监制章的打印小票,或者过期票据;

- 票据上的管理单位和公示牌上的不一致,比如公示牌写的是“A公司”,票据却是“B个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规定,未按规定开具发票的,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北京车主王先生就有过一次维权经历:他在路边停车缴费20元后,向收费员索要发票,对方只给了一张手写收据,说“我们都这样,没有正规发票”。王先生没争执,直接拍下收据和公示牌,通过12315投诉,最后市场监管部门核实,该收费单位不仅退还了20元停车费,还被处以500元罚款。

2025新规明确:这8种乱收费行为100%违法,拒付+举报准没错

了解了合法收费的条件,再来看哪些情况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的乱收费行为。结合2025年各地实施的新规和真实案例,以下8种情况不管收费多少,都属于违法,车主可以直接拒付,还能举报领奖励:

1. 私设“野泊位”收费:没划线、没授权,划个线就收钱

这种情况最常见,比如在小区门口、路边空地上,个人或商家私自用油漆画个白线,摆个牌子就开始收费,既没有官方审批,也没有公示信息;还有的甚至没划线,只是口头说“这是我的车位”,就向车主索要费用。

根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擅自占用城市道路设置停车位,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收费更是不合法。2025年5月,广州番禺区某路段,3名男子私自用锥桶占用10个路边车位收费,每车收20元,被车主举报后,当地城管部门现场查处,没收违法所得3000余元,对3人处以每人500元罚款,并拆除了私设的锥桶。

2. 超范围、超时段收费:超出审批权限,多收一分都违法

有些收费点虽然有正规资质,但却“偷偷扩大收费范围”:比如审批的收费路段是“XX路东侧100米”,结果把西侧的车位也纳入收费;或者审批的收费时段是“7:00-21:00”,却在凌晨或深夜也收费;还有的超出收费期限,审批文件到期后没续批,依然继续收费。

成都车主李女士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她在成华区某路段停车,该路段审批的收费时段是7:30-21:30,她22:00停车,收费方仍要求缴费,李女士拒绝后举报,城管部门核实后,责令收费方整改,并对其处以2000元罚款。

3. 超标准收费:公示一套、实收一套,擅自涨价

这种乱收费套路也很常见:公示牌上写着“首小时5元”,收费员却收10元,理由是“晚上涨价”“节假日加倍”,但这些涨价没有任何官方文件依据;还有的不按新规的计费单位收费,新规要求全国统一按15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不足15分钟按15分钟算,不能“凑整”多收。

北京车主王先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他在西城区某路边停车点停车1小时20分钟,收费方要收22元(首小时10元+后续40分钟按2个半小时算12元),但按北京规定,后续每半小时6元,40分钟应按1个半小时算9元,合计19元,收费方多收3元。王先生拒付多收部分并举报,最终收费方退还了多收的费用。

更严重的案例是海南一家公司:在2023年11月至2025年7月经营停车场期间,高于政府定价标准收费,实际多收费用近50万元,被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退还违法所得,并处以3.5倍罚款171万余元,这也是近年来路边停车乱收费的最高罚款记录之一。

4. 不公示或公示信息不全:随口喊价,没有任何标识

有些收费点既没有设置公示牌,收费员也不主动说明收费标准,等车主停好车要离开时,才随口喊价,“停了半小时,收10块”“这里都这个价,大家都这么交”。这种情况属于“收费信息不透明”,违反了国家明码标价的规定,属于违法收费。

数据显示,2025年1-10月,全国12315平台接到路边停车收费举报1.2万起,其中“公示信息不全”占比35%,排名第一;经核实后,90%的举报都成功维权,收费方退还费用并整改。遇到这种情况,车主可以要求收费员出示收费依据和公示信息,如果对方拿不出来,直接拒付即可。

5. 拒绝执行免费政策:该免不免,变相多收费

这是最容易被车主忽略的乱收费行为:比如车主停了20分钟,明明在15分钟免费时长内,收费员却要求付费;或者驾驶新能源汽车停了40分钟,收费员不执行1小时内免费的政策,依然按普通车辆收费;还有残疾人本人驾驶机动车,收费员却要求按正常标准缴费。

有车主驾驶新能源汽车在路边泊位停了40分钟(含充电30分钟),收费员要求按每小时5元付费,车主出示充电记录和新规条款,成功拒付了全部费用。所以车主一定要记住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该免费却被收费的情况,大胆提出异议。

6. 拒绝提供正规发票:只给收据、白条,或说“没有发票”

前面已经说过,提供正规发票是收费方的法定义务,拒绝提供发票不仅是逃税行为,也是违规收费的重要表现。有些收费员会以“票据用完了”“私人收费,没有发票”为由拒绝提供发票,本质上都是想把钱揣进自己口袋,属于违法。

这里要提醒大家,哪怕只停了15分钟,收费5块钱,也有权索要发票。如果收费方拒绝,就可以拒缴费用,同时举报其“未按规定提供发票”和“违规收费”双重违法行为。

7. 捆绑收费或强制收费:停车必须买东西、交押金

这种乱收费行为虽然少见,但也存在:比如路边收费员要求车主“停车必须在旁边商铺买瓶水”“交50元押金,离开时再退”,否则不让停车;还有的小区门口,物业要求“只有在小区消费才能停车,否则收费20元/次”,这些捆绑条件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根据2025年新规,停车收费是独立的服务项目,不能与其他消费或服务捆绑,这种“强制捆绑”的收费方式,属于违法收费,车主可以直接拒绝,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8. 智慧停车乱扣费:自动计费出错,不核实就收费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推广智慧道路停车,不需要人工收费,车主通过APP或扫码就能支付,虽然方便,但也出现了“乱扣费”的问题。比如车辆还没停稳就开始计费、离场后继续计费、计费时长与实际停车时间不符等。

上海就有车主遇到过这种情况:他在智慧停车泊位停了1小时,APP却显示计费2小时,收费16元。车主通过APP内的“计费异议”功能提交了证据,平台核实后退还了多扣的8元费用,并道歉。遇到智慧停车乱扣费,车主可以通过APP内的异议反馈渠道维权,也可以拨打举报电话投诉。

遇到乱收费别慌,3步维权法,退钱又领奖励

很多车主遇到乱收费,觉得“就几块钱,没必要较真”,或者怕和收费员争执麻烦,就忍气吞声交了钱。但其实每一次的妥协,都是在助长乱收费的嚣张气焰。而且2025年新规明确了维权渠道,只要按步骤操作,不仅能要回被乱收的钱,还能让乱收费方受到处罚,甚至可能获得举报奖励。

第一步:冷静取证,别和收费员争执

遇到疑似乱收费的情况,首先要做的是“取证”,而不是和收费员争吵,避免发生冲突。需要收集的证据有3类,简单易操作:

- 拍场景:拍清楚车位的位置、是否有正规白线、有没有公示牌,公示牌上的信息要拍完整,如果没有公示牌,就拍收费员的工作状态(不用特写,避免侵权);

- 拍记录:如果已经缴费,保存好微信/支付宝转账截图、收款码页面,截图要包含转账金额、时间、收款方名称;如果是现金缴费,让收费员写收据(哪怕是白条,也能作为证据),并拍照留存;

- 录音频(可选):如果收费员随口喊价、拒绝提供发票,或者态度强硬,可以悄悄录一段音频,记录下对方的言行,作为维权的补充证据。

取证时要注意,不要侵犯他人隐私,只拍与收费相关的场景和证据即可。

第二步:选择正确渠道举报,这些电话记好

取证完成后,就可以通过官方渠道举报了。以下几个举报电话都很管用,记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 12315:市场监管投诉举报热线,适合举报超标准收费、不明码标价、拒绝提供发票等违法行为,响应速度快,处理结果会及时反馈;

- 12328:全国交通服务热线,主要负责受理道路运输、停车管理等相关投诉,会转交给属地的交管、城管部门处理;

- 12358:物价监督热线,专门针对价格违法违规行为,比如超标准收费、乱涨价等,投诉后物价部门会核实收费标准,责令乱收费方退钱并罚款;

-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如果你不确定该找哪个部门,打这个电话就行,接线员会根据举报内容,转交给对应的主管部门,比较省心。

举报时,要清晰说明停车的具体位置(比如“XX市XX区XX路东侧,靠近XX商场的路边泊位”)、停车时间、收费金额、收费方的违规点(比如“未公示收费标准”“拒绝提供发票”),并说明自己已经收集了相关证据,方便执法部门核实。

线上举报更方便:通过当地政府APP(比如“北京通”“随申办”)、12315平台(微信/支付宝小程序)、12345政务热线小程序,上传证据并说明情况,一般1-3个工作日会有回复,不用跑线下,省时省力。

第三步:等待反馈,领取退款和奖励

根据各地的执法流程,举报后一般3-7个工作日内,主管部门会联系你核实情况。一旦确认是乱收费,会责令收费方退还你的停车费,同时对乱收费方处以罚款,罚款金额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情节严重的比如海南那家公司,罚款金额能达到上百万元。

更重要的是,不少地方出台了举报奖励政策,比如举报乱收费经查实后,给予举报人50-500元的奖励,有些地方甚至规定,私设停车位违法收费情节严重的,举报人能获得更高奖励。所以举报不仅能维护自己的权益,还能拿到额外奖励,非常划算。

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2025年新规明确“路边停车欠费记录不纳入个人征信”,所以遇到乱收费,完全不用怕被威胁“上征信”,只要收费方违规,你就有权拒付,就算对方说“不缴费不让走”,也不用妥协,直接报警并出示证据即可。

这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