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1199万元起,长安启源A06能否满足全家出行需求?
作者:樱桃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8 22:33:02 阅读量:0

在 15-20 万级纯电轿车市场中,长安启源 A06 近期获得一定关注度,其定位面向 “家庭出行” 场景,主要服务于预算处于该区间、对空间与舒适性有需求的家庭用户。该价位段竞争车型较多,比亚迪海豹、小鹏 P5 等均有各自的用户群体,启源 A06 则凭借空间利用与舒适性配置的特点,吸引了部分多成员家庭的关注。目前车型处于预售阶段,价格区间为 11.99-15.99 万元,购车权益包含车辆三电系统长期质保(针对初始购车用户)、免费安装家用充电桩等,具体权益细节可咨询线下经销商。

对于家庭用户而言,空间是选车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启源 A06 在这方面的表现基本符合家庭使用需求。其轴距接近 2 米 93,车身尺寸处于同级别中等偏上水平,车内乘坐空间较为宽裕。前排头部空间能够满足多数用户需求,身高 180 厘米左右的乘客乘坐时,头顶仍有一定活动余量;肩部空间设计可满足前排两人同时乘坐,不会产生明显拥挤感。副驾腿部空间尚可,身高 175 厘米左右的乘客乘坐时,腿部能够自然伸展,无需过度蜷缩,对长途出行的舒适性有一定帮助。主驾配备歇脚板,尺寸可适配不同鞋码用户,长时间驾驶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脚部疲劳;副驾设有带亮度与色温调节的化妆镜,搭配容量适中的平整手套箱,方便放置化妆品,对女性用户使用有一定便利性。

​从静态体验来看,拉开车门时,无框车门的开启角度适中,上下车时身体无需过度弯曲,尤其对老人或穿着厚重衣物的乘客较为友好。坐进驾驶位,方向盘的握感贴合手掌,皮质表面细腻且有一定摩擦力,长时间握持不易打滑。座椅的包裹性适中,不会过紧导致束缚感,也不会过松失去支撑,腰部两侧的凸起能在转弯时提供一定支撑,减少身体偏移。后排座椅的坐垫长度足够,膝盖下方能得到充分支撑,即使长途乘坐,腿部也不易出现酸胀感。车内各处的储物空间使用起来顺手,门板储物槽开口较大,放入或取出物品时无需刻意对准角度;中控下方的镂空区域深度合适,放入女士常用的中号背包后,盖子仍能正常闭合,且取用时只需轻轻一拉就能打开,操作便捷。

预售1199万元起,长安启源A06能否满足全家出行需求?-1

​储物空间的规划考虑了家庭日常使用场景,全车设有 38 处储物位置。门板可容纳手机、雨伞等常用物品,中控箱容量可竖放 8 瓶矿泉水,B 柱隐藏式挂钩可用于悬挂购物袋等,同时配备眼镜盒、雨伞槽等细节储物位置。载物能力方面,后备箱与前备箱合计容积 764 升,后备箱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可放置多个不同尺寸行李箱与旅行包,下层隐藏储物箱可收纳小型行李或零碎物品;前备箱为干湿两用设计,底部带有过水孔与防水照明灯,可用于存放鲜活物品或日常行李。此外,后排座椅支持一键放倒,放倒后可形成长度约两米的平面空间,可临时作为休息区域;若需搬运大件物品,除主驾座椅外其余座椅放平后,储物容积可容纳长度 2.9 米左右的物品,实用性与部分 SUV 车型相近。连续拍打车头品牌标识可控制前后备箱自动开启,在双手持物(如抱孩子、拎购物袋)时可减少操作步骤。

​家庭出行中,乘坐舒适性是需要考虑的方面。启源 A06 的座椅采用 “四季零压” 设计,触感偏软,在不同季节使用时能保持一定的舒适性,对老人与儿童乘坐较为友好。空调系统调节速度尚可,升温降温能够较快改变车内温度环境;全系标配 PM2.5 滤芯,顶配车型额外配备负离子净化器,对车内空气质量有一定改善作用,在雾霾天气使用时效果相对明显。部分高配车型搭载双层车载冷暖冰箱,上层利用空调风进行保温,可用于存放饮品;下层支持 - 6℃至 50℃温度调节,可满足冬季保温热饮、带儿童出行时加热奶粉等需求,50℃水温经简单摇晃后,温度可接近冲调奶粉的适宜范围,使用上有一定便捷性。

​车内采光与氛围营造兼顾了家庭使用需求,除入门车型外,其余车型配备 2.5㎡玻璃车顶,采光面积 1.27㎡,搭配可隔绝紫外线的电动遮阳帘,既能保证车内采光,又能减少夏季阳光直射带来的影响,且遮阳帘设计不会额外占用头部空间,避免后排乘客产生压抑感。高配车型设有 256 色氛围灯,环绕座舱布置,支持常亮、呼吸等多种模式,夜间行车时调节至柔和色调可改善车内氛围;氛围灯具备场景联动功能,例如切换至小憩模式时,灯光会随呼吸节奏变化,对乘客放松有一定辅助作用。

预售1199万元起,长安启源A06能否满足全家出行需求?-2

​​智能座舱配置围绕便捷性与交互体验设计,搭载 “数智大白” 人机交互系统,采用 4 纳米工艺芯片,开机速度较快,日常操作(如导航、音乐切换、空调调节)响应较为流畅,未出现明显卡顿现象。语音助手支持四音区识别,各座位乘客下达指令时可被系统捕捉,无需提高音量;具备一句话声纹识别功能,可记忆用户声音特征,后续使用时能通过语音进行用户识别,提升交互的个性化程度。车内智能旋钮支持拍打、旋转操作,可自定义调节空调、音量,减少驾驶过程中低头操作屏幕的频率,对驾驶安全性有一定帮助。中控屏与仪表屏支持联动,仪表可显示导航红绿灯及倒计时信息,减少对中控屏的依赖;中控屏可外接游戏手柄,配合后排平板支架使用,能为儿童提供娱乐内容,对维持长途出行秩序有一定辅助作用。

驾驶辅助配置为家庭出行提供一定支持,部分高配车型搭载激光雷达,配合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硬件,可实现对周边环境的多角度感知。高速行驶时,系统可对前方慢车、障碍物发出预警,并提供车道保持辅助;低速行驶中,若与前后障碍物距离过近,系统会发出预警,部分情况下会进行轻微制动,降低剐蹭风险。全系标配 540° 影像,倒车时可显示车辆周边环境,对新手驾驶有一定帮助。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辅助功能仅为驾驶辅助,不能替代驾驶员的操作,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仍需保持注意力集中。

预售1199万元起,长安启源A06能否满足全家出行需求?-3

​从动态体验来看,启动车辆后,电机运转的声音轻微,车内基本听不到明显噪音。挂入 D 挡轻踩加速踏板,车辆起步平稳,没有突然窜动的感觉,即使是初次驾驶也能轻松掌控。在城市道路行驶时,面对拥堵路段的频繁启停,动力输出平顺,不会出现顿挫感,乘客乘坐体验较为舒适。遇到路口转弯时,方向盘的转向力度均匀,转动过程顺畅,无需用力掰动,且转弯后方向盘能自动回正,回正角度准确,无需额外调整。​

行驶至郊区的非铺装路面时,底盘对碎石路的过滤效果较好,车轮碾过碎石的震动被有效削弱,传递到车内的颠簸感较轻,后排乘客不会感到明显不适。通过减速带时,悬架的压缩与回弹速度适中,车身没有多余的晃动,仅会出现一次轻微起伏,随后便能迅速恢复平稳,坐在后排的人无需紧握扶手来维持平衡。高速行驶时,车身稳定性良好,即使遇到侧风,车辆也不会出现明显偏移,方向盘依然保持稳定,给人足够的信心。

​动力系统方面,启源 A06 全系为纯电动车型,电驱系统能量转换效率为 93%,在动力输出与能耗控制之间保持平衡。电机功率分为两种规格,其中高功率版本零百加速成绩处于同级别中等水平,极速可达 188km/h。实际驾驶中,起步动力响应较为及时,加速过程较为平稳,无明显突兀感,对减少老人、儿童乘坐时的晕车情况有一定帮助;高速超车时,深踩加速踏板可获得动力输出,超车操作可正常完成,无需过长时间蓄力。​​

底盘设计侧重舒适性,采用全铝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悬架,该类悬架配置此前多应用于 30 万以上价位的车型。前后羊角、上下摆臂使用高强度铝合金材质,降低了簧下质量,减少 10% 冲击能量。底盘设有 46 处软连接,数量约为普通家轿的两倍,前摆臂与后副车架衬套支持 4 处液压阻尼自适应调节,经过减速带时震动过滤效果较好,车身晃动幅度较小,后排乘客无需紧握扶手维持平衡。IDTC 系统可减少过减速带时的抖动,使整车抖动次数降低 50% 以上,抖动幅度减少 60%,对行驶平顺性有一定提升。

​方向盘转向精度尚可,无明显虚位,操作力度适中,女性用户驾驶时无需过度用力。车内隔音效果处于同级别中等水平,配备静音轮胎,顶配车型采用四门双层隔音玻璃,配合全车 106 处隔吸音设计,高速行驶时车内主要产生轻微风噪,对正常交流影响较小。顶配车型的方向盘加热功能在冬季使用时较为实用,可将温度升至 35-40℃,避免握持冰凉方向盘带来的不适感,且支持语音、手机远程开启,可在上车前提前调节温度,提升使用体验。​

外观设计偏向家用风格,浮光银配色在不同光线角度下会呈现泛光效果,视觉效果较为柔和,具备一定辨识度且风格低调。前脸采用横向贯穿式设计,搭配 2258mm 无断点贯穿式大灯,点亮后视觉效果较为亲切。灯组采用十合一集成设计,由 2700 吨注塑机制作,节省出的空间用于加长前铝合金防撞横梁,使车头保护覆盖率超过 80%,在外观设计与安全性之间形成一定平衡。

车身侧面线条简洁,型面设计饱满,前低后高的姿态使车身看起来更显修长,1.28x 宽高比、3.0x 轮轴比让车身比例较为协调,兼具一定稳重感与灵动性,在路边停放时可被较好识别。车尾线条与车头设计相呼应,采用横向舒展风格,搭配小尾翼与后保两侧切风设计,视觉效果较为干练。尾灯为矩阵式星环设计,由 274 颗灯珠组成,中间镶嵌长安启源品牌标识,品牌辨识度清晰;尾灯支持自定义灯语与迎宾流水动效,解锁时灯光沿尾灯流动,锁车时逐渐熄灭,具备一定仪式感。

综合来看,长安启源 A06 在设计上未采用过多个性化元素,而是将重点放在家庭用户关注的空间、舒适性、能耗等方面,与 “温暖科技,全员舒享” 的设计理念相符。对于预算 15-20 万元、需要纯电轿车且关注全家出行体验的家庭,该车型可作为参考选项之一。建议消费者结合自身使用场景,前往线下门店实地体验车内空间与座椅舒适度,若有试驾车可进一步感受动力输出、底盘滤震及智能配置的实际表现,通过亲身体验判断该车型是否符合家庭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