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出门,找车位难,缴费更闹心——停20分钟被按1小时收费、收费牌藏在树后看不清规则、私人圈块地就敢收钱还不给票,甚至停11小时被收70元“天价停车费”……很多车主默认“占了车位就得交钱”,哪怕觉得不对劲,也只能乖乖扫码,生怕被罚款、影响征信。
但2025年起,这套“忍气吞声”的逻辑彻底失效了。国家新规+各地实施细则已经明确:路边停车是公共资源占用补偿,不是“强买强卖”,只有合规收费才该交,遇到3种违规情况,车主可直接拒付,合法欠费既不罚款也不直接影响征信,举报成功还可能拿到奖励。
这篇文章全是大白话,结合2025年长沙、洛阳等地的真实案例、法律依据和实操技巧,把“该拒付的情况、该交钱的场景、维权步骤”拆得明明白白,不管你是通勤车主还是偶尔用车,看完都能少花冤枉钱,明明白白消费。

一、先厘清核心:路边停车收费,合法的前提是什么?
很多车主疑惑:买车交了购置税、加油含了养路费,每年还交车船税,凭啥路边停车还要额外掏钱?其实答案很简单:你交的这些税费,只保障你的“道路通行权”,而路边停车位是有限的公共资源,占用它就得支付合理费用,本质是对公共资源占用的补偿。但这绝不意味着“谁都能收、想收多少收多少”,正规收费必须满足两个硬条件,少一个都算违规:
- 收费主体有资质:得是政府依法授权的单位(比如市属停车管理公司、正规国企),有明确审批文件,私人擅自画车位、拉绳收费,完全不合法。
- 收费行为守规矩:必须明码标价、按规定计时、执行免费政策,还能提供合法票据。新规的核心就是“收费方先合规,车主再付费”,之前的乱收费、计时猫腻,都是收费方钻了规则空子。
这里要戳破两个最常见的谣言,避免大家被误导:
- 谣言一:“停车欠费会罚200元”。全国新规明确,合法停车未缴费是“违约”不是“违法”,不能设定行政处罚,之前部分城市的“天价罚款”已全部取消。
- 谣言二:“欠费直接影响征信”。只有一种情况会影响:收费方起诉你胜诉,你仍拒不缴费,对方申请强制执行后,才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普通欠费记录,不会直接关联征信,不影响贷款、办卡。
还有个误区要纠正:“2025年取消所有路边停车收费”是假的!只有陕西神木等少数城市自愿取消部分泊位收费,多数城市保留合规收费,目的是避免长期占车位,让资源周转起来。咱们要做的,是拒绝“违规收费”,不是所有收费。
二、第一种拒付:收费信息藏着掖着,没说清就不交
新规要求,所有路边停车收费点,必须在入口、泊位旁显眼位置放蓝底白字的正规标价牌,5项关键信息缺一不可,少一项就算违规,车主可直接拒付:①收费主体(谁收费);②分时段单价(比如“白天6元/小时,夜间3元/小时”);③计费单位(统一15分钟/单位);④免费时长(如“15分钟内免费”);⑤投诉举报电话。
2025年国庆期间,长沙就发生了一起典型案例:市民在人民路辅路路边停车11.5小时,取车时被要求缴70元,可停车时压根没看到收费公示牌。收费方回应称“全路段设了两块公示牌”,但车主停车的具体路段确实未见任何标识。最终相关部门核实,收费标准虽合规,但公示未做到“醒目可及”,属于程序违规,责令收费方优化公示方式。
更常见的情况:标价牌藏在电线杆后、字小得看不清;只写“停车收费”,没标价格和免费时长;收费员说“公示牌坏了”“一直这么收”。这些都不能作为收费理由——合规是收费方的义务,他们没做好,后果不该车主担。
遇到这种情况,不用争执,直接说:“你这公示信息不全,不符合2025年停车新规,我有权拒付”,拍下标价牌(或无牌的现场环境)作为证据就能走,完全合法。
三、第二种拒付:该免费的不免费,多收的能要回
新规统一了3类免费场景,收费方不执行的,不仅能拒付,还能追回之前多交的钱,各地还会根据实际细化政策:
1. 临时免费时长没落实
- 商圈、写字楼等“市场调节价泊位”:15分钟内免费;
- 医院、学校等“政府定价泊位”:30分钟内免费(济南明确交通枢纽泊位免费不少于15分钟);
- 超免费时长只付超出部分,不能按整小时凑整多收。
比如停35分钟政府定价泊位,30分钟免费,只付5分钟的钱(按15分钟计费单位算,就是1个单位的费用),不是直接收1小时的费。
2. 特殊时段免费政策被无视
不少城市对夜间停车有优惠,比如洛阳规定:燃油车晚10点到次日早8点、新能源汽车晚8点到次日早8点,路边停车暂时免费;白天时段新能源车还能享半价优惠。如果收费员在免费时段仍要求缴费,可直接拒付。
3. 特殊车辆该免费却收费
军车、警车、救灾抢险车等执行公务车辆,及残疾人本人驾驶的机动车(需持残疾证、驾驶证、行驶证三证),在政府定价泊位停车必须免费。现在西安等城市还扩大范围,持C1、C2、C5驾照的残疾人都能享受。
如果收费员要求交钱,出示证件+新规条款即可拒付,必要时直接举报。
四、第三种拒付:计时收费玩猫腻,多收一分都不给
这是最易起争议的情况,很多收费方靠“计时手脚”多赚钱,新规直接堵死漏洞,遇到以下情况可拒付:
1. 计费单位违规
新规全国统一:路边停车按15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不足15分钟按15分钟算,不能“按小时凑整”。
比如停1小时10分钟,以前可能按2小时收费,现在只算5个15分钟(75分钟),费用大幅降低。西安就有案例,之前按1小时8元收费,停1小时10分钟要16元;新规后按5个单位算,每个单位1元,总共才5元,降幅明显。
2. 计时不准或重复计费
电子计费常出故障:车辆驶离后仍计时、把别人的停车记录算到你头上、没记录入场时间就乱报价。2025年8月就有市民反映,收到交投集团7.5元停车费通知,显示停车2小时30分,但该时间段自己根本没出行,属于典型的错计费,最终通过投诉撤销了欠费记录。
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当场拍车位编号、计时屏幕、车辆位置取证,收费员拿不出准确依据,可直接拒付;已缴费发现多收,凭证据投诉能要回差价。
3. 无资质收费或不开合法票据
- 无资质收费:私人擅自画车位、无政府审批文件,就算有收费员,也属违规,可拒付还能举报取缔。遇到无制服、无工牌、无发票的“三无人员”收费,直接拒绝并报警;
- 无合法票据:缴费后只给私人微信/支付宝码,不给财政票据或电子发票,可直接说“没票据不缴费”,开车就走。
律师建议,若不慎向违规收费方转账,别用现金,保留好转账记录,后续可作为维权证据。
五、这些情况,该交钱还是得交,别硬拒
咱们不能只懂拒付,合规收费该交的得交,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1. 收费主体有资质、标价牌信息齐全、按15分钟计费,无任何违规(比如长沙人民路辅道的收费标准,首两小时2元/15分钟,首两小时后3元/15分钟,24小时最高限价70元,虽看似高昂,但属于政府批准的差异化定价,合规合法);
2. 超出免费时长,且不符合特殊车辆、新能源车优惠条件(如普通私家车停政府定价停车场40分钟,30分钟免费,需付10分钟费用);
3. 新能源车超1小时停放且未充电(需按8折付费)。
若恶意逃费,收费方有权起诉。福建泉州一位车主在合规泊位停车200多次,拖欠近5000元拒不缴纳,被起诉后败诉,不仅要补缴费用,还得付利息,得不偿失。
六、遇到违规收费,3步维权最管用(附举报渠道+奖励)
遇到违规收费,别跟收费员吵,按这3步来,省心又能维权成功:
第一步:当场取证,留好依据
这是关键!拍标价牌(无牌/信息不全)、收费员样貌及工牌、私人二维码、计费截图,记录停车时间、地点,保留行车记录仪片段和手机定位,缴费凭证至少保留7天。
第二步:明确拒付,不拖泥带水
直接说:“你这收费不符合2025年停车新规(说清违规点,如‘没公示免费时长’),我有权拒付,有异议我会举报”,多数收费员不会再纠缠。
第三步:找对渠道,投诉举报
多交了钱或遇到无资质收费,打这些电话:①12358(物价局,处理价格违规);②12315(市监局,举报无资质、不开票);③12345(政务热线,万能投诉,转对应部门);④当地城管/交警电话(精准监管);⑤还能通过地方交警或城管APP、小程序线上提交证据。
不少地方规定,举报违规停车收费经查实有奖励,部分情况可索赔500元。若所有渠道均未解决,还能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返还不合理收费并赔偿损失。
相关部门受理后,通常会在3-15个工作日反馈结果,违规方将被责令退款、罚款甚至吊销资质。
七、车主必看:4个小细节,帮你少花不少钱
除了拒付违规收费,这几个细节能让你日常停车更省钱:
1. 停车前先找蓝底白字的正规标价牌:确认免费时长,买水、取快递停10分钟内,选15分钟免费泊位,直接不花钱;
2. 新能源车主多留意:充电时停“充电免停车费”泊位,超1小时前及时挪车,夜间免费时段尽量错峰停车;
3. 长时停车选路外:路边泊位多是“阶梯价”,停得越久越贵,停5小时路边可能要20多块,附近路外停车场可能只要15块;
4. 欠费及时处理:合规收费的欠费别拖着,多次催缴后仍不缴,可能被起诉,还要额外承担诉讼费和利息。
结语:新规不是让你“逃费”,而是“明明白白消费”
2025年停车新规,不是鼓励大家拒绝所有收费,而是杜绝“乱收费、乱计时、乱罚款”,让车主花的每一分钱都有依据,让公共资源合理利用。
作为车主,遇到收费信息不清、该免费不免费、计时收费违规这3种情况,就勇敢拒付,用合法途径维权;合规收费也请按时缴纳,形成良性循环,让停车秩序更规范。
记住:下次路边停车缴费,先看公示、再核时长、最后要票据,不符合规定的收费,直接说“不”!也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开车的朋友,一起少踩坑、省大钱。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