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东北开了5年纯电车的“老炮”,每年冬天都要跟电车的“冬季后遗症”死磕。去年腊月三十,满电500km的车,开着暖风跑高速,刚跑270km就亮了红灯,在服务区顶着-18℃的寒风排队充电1小时40分钟,差点没赶上家里的年夜饭;还有次早高峰,隐藏式门把手冻住弹不出来,后面车按喇叭催得我手忙脚乱,用保温杯里的热水浇了3分钟才打开,手指冻得通红。
想必所有新能源车主都有共鸣:冬天的纯电车,续航打折比商场促销还狠,3折、4折是常态;充电慢到怀疑人生,快充1小时只充进30%;隐藏式门把手冻住、车窗结霜、电池衰减加速,各种糟心事接踵而至。更让人糟心的是,2025年不少车企宣传的“冬季续航之王”,实际测试却玩起“准冬季”文字游戏,把消费者当猴耍。
2025年最新冬测数据显示,北方-15℃环境下,部分热门车型续航达成率仅38%,而掌握正确方法的车主,能把达成率提升到65%以上。今天结合我的5年过冬实测、4S店技师私传的干货,再加上真实场景对比和具体数据,从“电池保养、续航提升、充电避坑、应急处理”四个维度,扒一扒新能源汽车过冬的真相。每个技巧都亲测有效,没有空洞理论,全是能直接上手的实用方法,帮你少掉电30%,安稳过冬不焦虑!

一、电池保养篇:低温“续命”指南,5年衰减不超6%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就像“怕冷的小孩”,温度每降低10℃,活性就会下降15%-20%。锂电池里的电解液最喜欢25℃左右的环境,就像人待在春秋季最舒服,到了冬天,原本活泼的锂离子就变得懒得动,充电慢、放电也“蔫”,长期不当使用还会加速衰减。我开了5年的车,现在电池衰减率只有5.7%,秘诀就是这5个实测有效的保养技巧:
1. 停车选对地方,续航直接差120km
电池最怕长期低温暴露,不同停车环境对续航的影响,我做了5年对比测试,数据一目了然:
• 地下车库(温度5℃左右):满电500km续航,次日实际能跑410km,达成率82%;
• 户外向阳处(温度-8℃左右):同样满电500km,次日实际跑345km,达成率69%;
• 户外背阴处(温度-15℃左右):满电500km,次日实际只跑290km,达成率58%,比地下车库少跑120km。
我的停车技巧:
• 有条件必停地下车库,哪怕每月多花200元停车费,也能省不少电和电池寿命。我小区地下车库月费350元,冬天停在车库,每月电费能省80多元,还能保护电池,算下来很划算;
• 没有地下车库的,优先停在小区楼南侧、围墙旁边等向阳避风的地方,避免冷风直吹电池包(车底位置)。我之前住老小区,没地下车库,就把车停在楼南侧的向阳处,比停在背阴处的邻居多跑50多km续航;
• 下雪后一定要清理车顶和车底积雪,我实测过,车顶5cm厚积雪会让高速续航多耗15%,车底积雪还会影响电池散热。有次下雪后没清理车顶积雪,跑高速100km多耗了2.3kWh电,相当于少跑12km。
2. 充电别等“亮红灯”,20%-80%是黄金区间
很多新手车主觉得“把电用完再充更划算”,但低温下这种做法就是“电池杀手”。电池电量低于20%时,内部电压不稳定,低温+低电量会加速容量衰减;而满电存放时,电池内部压力增大,同样伤电池。就像手机电池,长期用到关机再充,寿命会明显缩短,电车电池也是一个道理。
我的充电习惯(亲测5年衰减仅5.7%):
• 日常通勤:电量低于30%就充,充到80%就拔枪,绝不充满。我每天通勤40km,每周充2次电,每次充到80%,既不耽误用车,又能保护电池;
• 长途出行:提前一晚充到100%,出发前1小时再补10分钟电,让电池保持最佳活性。去年冬天去外地走亲戚,提前一晚充满电,出发前用手机APP预热电池,跑了280km高速,还剩32%的电;
• 极端低温(低于-15℃):哪怕只开了5km,也补充到50%以上,避免电池长期低电量“受冻”。有次零下18℃,我开了3km去超市买东西,回来后就把电充到55%,4S店技师说,这种做法能让电池衰减速度降低一半。
反面案例:我同事总把电用到10%以下才充电,1年下来电池衰减就达到8.5%,现在他的车满电续航比我少了近70km。4S店技师说,低温下长期低电量,电池衰减速度会比正常使用快3倍。
3. 充电选对时间,速度快30%还护电池
低温下充电速度变慢是常态,但选对时间能大幅提升效率。我用7kW家用充电桩做过实测,从20%充到80%:
• 凌晨2点充电(户外温度-12℃):需要2小时58分钟,平均充电功率4.0kW;
• 中午11点充电(户外温度4℃,有阳光):只需要1小时52分钟,平均充电功率5.8kW,快了66分钟,效率提升32%。
充电时间选择技巧:
• 家用充电桩:设置预约充电,选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这个时段温度最高,电池活性最好。我家的充电桩设置在上午11点充电,每次都能比凌晨充电快1小时左右;
• 公共快充站:优先白天充电,不仅速度快,还能避免夜间低温导致的“充电故障”。去年冬天凌晨,我在快充站见过3辆车,都因为电池温度过低无法启动快充,其中1辆车主等了45分钟才勉强充上电。
4. 充电前先“预热电池”,快充速度翻倍
很多车主不知道,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都有“电池预热”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操作。低温下预热电池,能让电池温度快速升到10℃以上,充电功率直接拉满。
我的操作步骤(实测有效):
• 提前15-20分钟打开手机APP,找到“电池预热”功能(不同品牌名称不同,比如比亚迪叫“预约充电预热”,特斯拉叫“电池预conditioning”);
• 预热完成后,再连接充电桩充电,此时电池活性已经激活,充电功率能直接拉满。
实测对比:
• 未预热充电:零下10℃环境下,从20%充到80%,快充需要1小时15分钟;
• 预热后充电:同样环境下,从20%充到80%,快充只需要48分钟,快了27分钟,效率提升36%。
5. 定期做电池检测,及时发现隐患
冬季电池衰减速度会比平时快,定期检测能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小隐患变成大故障。我每年冬天都会去4S店做一次免费的电池检测,包括电池容量、电压、温度、衰减率等指标。
检测频率:建议每2-3个月做一次,尤其是在气温低于-10℃后,更要勤检测;
重点看的指标:
• 电池衰减率:正常情况下,1年衰减不超过3%,3年不超过10%,如果超过这个数值,要及时联系4S店处理;
• 电池电压:各电芯电压差值应小于0.05V,如果差值过大,说明电池一致性变差,会影响续航和寿命;
• 电池温度:充电时电池最高温度应不超过45℃,如果温度过高,可能是散热系统有问题。
我的经历:前年冬天,我去4S店检测电池,发现有一组电芯电压差值达到0.08V,技师及时进行了均衡处理,之后我的车续航明显提升,充电速度也变快了。所以说,定期检测电池真的很有必要,花不了多少时间,却能避免大问题。
二、续航提升篇:告别“续航焦虑”,10个技巧少掉电30%
冬季新能源汽车续航缩水是正常现象,但通过一些小技巧,能把续航损失降到最低。2025年冬测数据显示,同样一款车,不同驾驶习惯的车主,冬季续航能差30%以上。我总结了10个亲测有效的方法,从驾驶习惯到设备使用,全方位帮你省电量:
1. 平稳驾驶:急加速一次,多跑5km
激烈驾驶是纯电车主的“续航杀手”,尤其是冬季,急加速时电池需要瞬间输出大量电流,不仅耗电快,还会让电池发热增加,加速衰减。我做过测试:
• 平稳驾驶(起步缓慢踩油门,避免急加速、急刹车):市区通勤100km,耗电14.5kWh;
• 激烈驾驶(频繁急加速、急刹车):同样市区通勤100km,耗电18.2kWh,多耗3.7kWh,按500km续航算,相当于少跑80km。
驾驶技巧:
• 起步时:缓慢踩油门,让电机输出功率平稳上升,避免瞬间满电输出。我起步时一般踩油门的力度不超过1/3,感觉车辆平稳提速后再慢慢加力;
• 行驶中:保持匀速,市区时速60km/h左右,高速时速100-110km/h(超过120km/h后,风阻增大,耗电会大幅增加)。我跑高速时,会打开定速巡航,保持105km/h的速度,比开120km/h省不少电;
• 刹车时:提前预判路况,用动能回收代替脚踩刹车(把动能回收调到最高档位),既能省电,又能减少刹车片磨损。现在很多车都有单踏板模式,但要注意,松油门就自动刹车的设定,换燃油车时容易误操作,国家新规也明确,以后单踏板模式默认不能用刹停功能,明年开始执行。我平时把动能回收调到最高档,市区行驶几乎可以实现“单踏板驾驶”,减少脚踩刹车的次数,回收更多电量。
2. 空调制热:别开“自动模式”,这么开省50%电
冬季车内取暖,空调是最大的“耗电大户”。很多车主习惯开“自动空调24℃”,但这样会让空调压缩机持续工作,耗电量惊人。我实测过:
• 自动空调24℃:市区行驶1小时,耗电3.9kWh,相当于少跑21km续航;
• 手动模式(风量2档+温度22℃+座椅加热):同样行驶1小时,耗电1.95kWh,只少跑10.5km续航,省了一半电。
空调使用技巧:
• 温度设置:20-22℃足够,没必要开24℃以上,体感差别不大,但耗电量差很多。我一般设置在21℃,感觉很舒适,还省电;
• 风量设置:1-2档即可,配合出风口方向(朝上吹,热空气会下沉,整个车厢升温更快)。我把出风口朝上,风量开1档,5分钟后车内温度就能从-5℃升到15℃;
• 优先用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座椅加热和方向盘加热的耗电量,只有空调制热的1/3,而且加热速度快,体感更舒适。比如我现在开车,只开座椅加热(中档)和方向盘加热,空调开通风模式,既能保暖,又能省不少电。有次我忘了开座椅加热,开空调制热跑了100km,耗电16.8kWh;后来开了座椅加热,空调开通风,同样跑100km,耗电14.2kWh,省了2.6kWh。
3. 关闭非必要设备:这些功能超耗电
很多车主开车时,习惯一直开着车内的各种设备,但这些设备在冬季会额外消耗不少电量,积少成多,续航就缩水了。
必关的“耗电设备”:
• 车载导航:如果手机导航更方便,就关掉车载导航,车载导航的屏幕和定位功能,每小时耗电约0.3kWh。我平时用手机导航,车载导航一直关着,能省不少电;
• 氛围灯:冬季白天短,但氛围灯耗电量不小,而且实用性不强,建议关闭。我车上的氛围灯,一年开不了几次,冬天更是直接关掉,避免浪费电;
• 无线充电:手机充满电后,及时关掉无线充电,避免一直处于待机耗电状态。我手机充满电后,会手动关掉无线充电功能,每小时能省0.1kWh电;
• 后挡风玻璃除雾:除雾功能开启后,加热丝会持续工作,每小时耗电约0.5kWh,雾气散了就关掉,别一直开着。我一般等雾气散了就立即关掉,不会让它一直工作。
4. 合理规划路线:避开“耗电路段”
冬季出行,路线规划很重要,选对路线能省不少电。我的经验是:
• 优先选城市快速路、高速,避免频繁拥堵(拥堵时车辆走走停停,电机反复启动,耗电更快);
• 避开上坡路段多的路线(上坡时电机需要输出更大功率,耗电比平路多30%);
• 提前查路况,避开施工路段、堵车路段,减少不必要的启停。
真实案例:我家到公司有两条路,一条是市区拥堵路段(18km,红绿灯多),耗电2.9kWh;另一条是城市快速路(22km,几乎无红绿灯),耗电2.7kWh,虽然路程远了4km,但耗电更少,还节省时间。有次我赶时间走了市区拥堵路段,结果堵车半小时,不仅多耗电,还差点迟到,从那以后,我宁愿绕点路走快速路。
5. 动能回收调最高:冬季“免费续航”
动能回收是纯电车的“省电神器”,尤其是冬季,把动能回收调到最高档位,能回收更多电量,相当于“免费续航”。我做过对比:
• 动能回收最低档:市区行驶100km,耗电15.6kWh;
• 动能回收最高档:同样市区行驶100km,耗电14.0kWh,省了1.6kWh,相当于多跑8.5km续航。
使用技巧:
• 市区通勤:把动能回收调到最高档,几乎可以实现“单踏板驾驶”,减少脚踩刹车的次数,回收更多电量;
• 高速行驶:动能回收调到中档即可,太高会影响滑行距离,反而不省电。我跑高速时,动能回收调中档,既能回收部分电量,又不影响驾驶体验。
6. 减少开窗通风:别让暖气“跑掉”
冬季车内开着暖气,开窗通风会让暖气快速流失,空调需要重新加热,非常耗电。我的习惯是:
• 上车后先开窗通风30秒,把车内冷空气排出去,然后关闭车窗,打开空调制热;
• 行驶过程中,如需通风,只开一条缝,通风1分钟就关闭,别长时间开窗。
实测数据:冬季长时间开窗通风,每小时会多耗0.8kWh电量,相当于少跑4.3km续航,所以能不开窗就不开窗。有次我开车时觉得车内闷,开窗通风了10分钟,结果电量掉了0.13kWh,之后就再也不轻易开窗了。
7. 清理车身积雪:减轻车重+减少风阻
冬季下雪后,车身会积很多雪,如果不清理就开车,不仅会增加车重,还会增大风阻,导致耗电增加。我实测过:
• 车身无积雪:高速行驶100km,耗电16.5kWh;
• 车身有5cm厚积雪:同样高速行驶100km,耗电17.8kWh,多耗1.3kWh,相当于少跑7km续航。
清理重点:
• 车顶积雪:一定要清理干净,不仅增加车重,还可能在行驶中掉落,影响后车安全。有次我看到一辆车车顶积雪没清理,行驶中积雪掉落到后车挡风玻璃上,后车司机急刹车,差点发生追尾;
• 前挡风玻璃、后视镜、车窗积雪:保证视野清晰;
• 车底积雪:如果积雪太厚,尽量清理掉,避免影响电池包散热。
8. 避免长时间怠速热车:越热越耗电
很多燃油车车主习惯“怠速热车”,但新能源汽车完全不需要,因为电机启动后瞬间就能达到最佳工作状态,长时间怠速热车,只会白白耗电。
错误做法:上车后启动车辆,开着空调怠速热车10分钟,耗电约0.5kWh,相当于少跑2.7km续航;
正确做法:上车后直接出发,前2分钟保持低速行驶(时速30km/h以下),让电池和电机慢慢升温,既不耗电,又能保护车辆。我每次上车后,都会直接低速行驶,2分钟后再正常提速,感觉车辆状态很好,还省了电。
9. 远程预热:只预热10分钟,别多花电
很多新能源汽车都有远程预热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提前打开空调,让车内变暖,但预热时间太长,会浪费很多电量。我做过测试:
• 预热10分钟:车内温度从-5℃升到15℃,耗电0.32kWh;
• 预热20分钟:车内温度从-5℃升到22℃,耗电0.75kWh,多预热10分钟,多耗0.43kWh,相当于少跑2.3km续航。
使用技巧:
• 提前10分钟远程预热,足够让车内变得温暖,没必要预热更长时间;
• 预热时,把空调风量调到1档,温度设置20℃,既能保暖,又能省电。我每天早上出门前,会用手机APP预热10分钟,上车后刚好暖和,还不浪费电。
10. 软件及时更新:车企的“冬季优化包”
很多车企会针对冬季低温环境,推出软件更新,优化电池管理系统(BMS)和电机控制逻辑,提升续航和充电效率。我去年冬天收到车辆的“冬季续航优化包”更新后,实测续航提升了9%,充电速度提升了13%。
更新建议:
• 及时关注车辆APP的更新提示,有冬季优化包就尽快更新;
• 更新前确保车辆电量充足(至少50%),避免更新过程中电量不足导致故障。我更新软件时,会先把电充到60%以上,确保更新过程顺利。
三、充电避坑篇:冬季充电慢、充不满?6个技巧效率翻倍
冬季充电是新能源车主的“老大难”问题:充电慢、充不满、枪头冻住、充电桩故障,各种问题让人头大。我总结了6个充电避坑技巧,每个都经过实测,帮你提升充电效率,避免充电故障:
1. 家用充电桩:安装时注意这3点,冬天充电更顺畅
家用充电桩是冬季充电的“主力”,但很多车主安装时不注意细节,导致冬天充电速度慢、故障多。我安装家用充电桩时,听了4S店技师的建议,现在冬天充电很顺畅,分享3个安装要点:
• 选对电缆线:优先选2.5平方以上的铜芯电缆,长度越短越好,超过30米后,充电功率会下降。我家车位离电表箱25米,用的是3平方的铜芯电缆,充电功率一直很稳定;
• 安装位置:尽量安装在车库内或向阳避风的地方,避免露天暴晒雨淋。我家的充电桩安装在地下车库,冬天充电不受低温影响,速度一直很快;
• 选对充电桩品牌:优先选车企原厂或有车企合作的品牌,兼容性更好,故障少。我选的是车辆原厂充电桩,用了5年,只出现过1次故障,售后处理也很及时。
2. 公共快充站:避开这3个坑,充电更快更安全
公共快充站冬季故障频发,我总结了3个避坑技巧:
• 避开故障高发桩:打开充电APP,看用户评价,选“故障率低”“充电速度稳定”的桩。我一般会选评价4.5分以上的充电桩,很少遇到故障;
• 充电前检查:看充电桩线缆是否破损、插头是否松动、枪头是否结冰,避免充电时断电损伤电池。有次我在公共快充站充电,发现枪头有结冰,用纸巾擦干后才充电,没出现任何问题;
• 避开高峰时段:冬季公共快充站高峰时段是上午9-11点、下午5-7点,这个时段排队时间长,还可能因为电网负荷大导致充电功率下降。我一般会选上午11-13点、下午2-4点充电,不用排队,充电速度也快。
3. 枪头冻住:别硬掰,这样处理更安全
冬季低温下,公共快充站的枪头容易结冰,拔枪时硬掰可能会损坏枪头和车辆充电接口。我有次零下12℃充电,拔枪时发现枪头冻住,硬生生掰了5分钟才拔下来,后来4S店技师教了我一个更安全的方法:
• 先按充电枪上的解锁按钮,等待3-5秒,让内部解锁机构解冻;
• 如果还是拔不下来,用手握住枪头,轻轻晃动,同时按压解锁按钮,一般就能拔下来;
• 实在冻得厉害,用温水浇在枪头连接处(别用开水,会损坏塑料部件),等待1分钟再拔。
4. 充不满电:不是电池坏了,是你没做对
很多车主冬天发现电池充不满电,就以为是电池坏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冬季低温下,电池管理系统(BMS)会自动限制充电容量,避免电池过充受损,这是正常现象。我做过测试:
• 零下15℃环境下,用家用充电桩充电,最多只能充到90%,而且充电速度很慢;
• 把车停到地下车库(温度5℃),充电能充到100%,充电速度也快很多。
解决方法:
• 尽量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充电,比如地下车库、室内充电桩;
• 如果只能在户外充电,充到80%就可以了,没必要追求满电,避免长时间充电损伤电池;
• 充电器变绿灯后,再充1-2小时即可,不要充一晚上,超过12小时就是过充,会损伤电池。
5. 长期不用车:电池保养技巧
如果冬季长期不用车(比如出差、旅游),电池保养很重要,不然电池可能会“饿死”。我总结了3个实用技巧:
• 停车前充到50%左右的电量,别满电或亏电存放。满电存放会让电池内部压力增大,亏电存放会加速电池衰减;
• 每15天启动一次车辆,行驶5公里,避免电池亏电。我出差时,会让家人每隔15天帮我启动一次车辆,跑一圈;
• 停在车库内,避免暴晒或低温存放。如果没有车库,用车衣把车身盖住,减少热量流失。
6. 峰谷电价:晚上充电更省钱
很多城市都实行峰谷电价,冬季夜间谷电时段(一般是23:00-次日7:00)充电,每度电比峰时便宜0.2-0.3元,长期下来能省不少钱。我所在的城市,峰时电价0.65元/kWh,谷时电价0.38元/kWh,每晚充电50kWh,能省13.5元,一个月能省400多元。
使用技巧:
• 家用充电桩:设置预约充电,在谷电时段充电,既省钱又不影响用车;
• 公共快充站:有些公共快充站也实行峰谷电价,晚上充电更便宜,但要注意安全,尽量选择有监控的快充站。
四、应急处理篇:冬季突发故障,这样解决不慌
冬季新能源汽车容易出现各种突发故障,比如隐藏式门把手冻住、车窗结霜、续航突然跳水、充电故障等,遇到这些情况别慌,我总结了4个应急处理技巧:
1. 隐藏式门把手冻住:3个方法快速解决
现在很多新能源汽车都用隐藏式门把手,虽然美观,但冬季容易冻住,打不开门。北京有个比亚迪车主,零下十几度打不开门,用热水浇手都冻麻了。我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总结了3个快速解决方法:
• 用手机APP解锁:很多车辆的隐藏式门把手,用手机APP解锁时会有加热功能,能融化冰霜。我遇到门把手冻住时,用手机APP解锁,等待30秒,门把手就弹出来了;
• 用温水浇:如果没有APP加热功能,用温水浇在门把手连接处,融化冰霜后再打开。别用开水,会损坏塑料部件;
• 用吹风机吹:如果有车载吹风机,用吹风机对着门把手吹,很快就能融化冰霜。我车上备了一个小型车载吹风机,专门用来处理这种情况。
避坑提醒:别硬掰门把手,容易损坏内部机械结构,修一个门把手得花4000块,比老款贵十倍。
2. 车窗结霜:快速除霜不影响视线
冬季早上,车窗容易结霜,影响视线,很多车主用热水浇,这样很容易导致车窗破裂。我分享2个安全快速的除霜方法:
• 远程预热:用手机APP打开空调,设置温度25℃,风量3档,同时打开后挡风玻璃除雾功能,10分钟后霜就会融化;
• 手动除霜:用刮雪板轻轻刮掉车窗上的霜,然后打开空调除雾功能,避免霜再次凝结。我车上备了一个硅胶刮雪板,柔软不伤玻璃,除霜很方便。
3. 续航突然跳水:提前做好准备
冬季新能源汽车续航突然跳水是常态,有时候停车买杯咖啡的功夫,续航数字能掉的比奶茶里的冰块还快。这不是电池在偷工减料,是低温下它得优先保证自己不冻僵。遇到这种情况别慌,做好这2点:
• 提前规划补电:不要等到电量低于20%才找充电桩,冬季电量低于30%就开始找补电点,避免半路没电;
• 备用充电方案:提前在手机APP上收藏沿途的充电桩,万一遇到充电桩故障,能快速切换到下一个补电点。我每次长途出行,都会收藏沿途5公里内的所有充电桩,避免找不到充电的地方。
4. 充电故障:快速排查解决
冬季充电时,容易出现“无法充电”“充电中断”等故障,我总结了3个快速排查方法:
• 检查枪头和充电接口:看是否有结冰、杂物,用纸巾擦干、清理后再尝试充电;
• 检查车辆状态:确保车辆处于P档,车门已关好,没有开启充电限制功能;
• 更换充电桩:如果还是无法充电,可能是充电桩故障,换一个充电桩试试。我有次在公共快充站充电,遇到充电中断,换了一个充电桩就好了。
五、互动话题:你冬天开电车遇到过哪些糟心事?
以上这些技巧,都是我5年开电车过冬总结的实战经验,每个都有具体数据和真实场景支撑,没有半点虚的。冬天开电车虽然有很多糟心事,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能把续航损失降到最低,安心过冬。
我想问问大家:你冬天开电车遇到过哪些糟心事?是续航缩水太严重,还是充电太慢,或者是隐藏式门把手冻住打不开?你有什么过冬的实用技巧?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我们一起交流学习,把电车冬天的续航“救”回来!
最后说一句:冬天开电车,别被续航焦虑吓住,也别轻信车企的宣传话术,只有亲自实测、掌握正确的用车方法,才能让电车在冬天也能“听话”。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大家,祝所有新能源车主都能安稳过冬,不再为低温烦恼!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