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百加速5秒以下的车,以后可能只能“默认”关闭了。公安部一纸新规征求意见稿,直接给狂飙的性能车和智能汽车套上了“安全紧箍咒”,这回,快不再是唯一的通行证。
新规的核心,是给“快”踩下刹车。要求乘用车启动后,默认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得少于5秒。这意味着那些动辄3秒、4秒破百的性能猛兽,未来可能需要车主手动“解锁”才能体验全部实力。这背后是对“速度与激情”的冷静反思,当加速变成普通人也能轻易触及的数字,失控的风险也随之而来。同时,针对电车常见的“电门当刹车”事故,新规强制要求车辆必须能识别误踩并抑制动力,从源头上减少悲剧。

除了管住“右脚”,新规还对“电池”和“大脑”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频发的新能源车起火事件,标准要求电池在碰撞或剧烈晃动后必须自动断电,并具备热失控预警功能,甚至在事故发生后要给车内人员留出至少5分钟的逃生时间。而对于越来越普及的辅助驾驶系统,新规更是直击要害,要求驾驶员必须通过生物识别完成“上岗培训”,并且系统要持续监测手部和视线,那些想靠“脱手神器”蒙混过关的日子,恐怕要到头了。开车时看视频、玩游戏也被明令禁止,中控屏在行驶中将回归其工具属性。
当事故发生时,生命通道必须畅通。新规对隐藏式门把手和复杂电子锁提出了严苛要求,确保在碰撞或电池起火后,车门能自动解锁,并且必须保留机械开启方式,让救援和自救不再被一块小小的电路板卡住。车窗贴膜也有了新标准,必须保证足够的透光率,应急车窗的玻璃厚度和材质也做了明确规定,一切为了在危急时刻,那一脚能踹开生的希望。
从限制百公里加速,到规范辅助驾驶,再到保障事故逃生,这一系列新规勾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汽车技术的发展,正从“炫技”回归“人本”。当我们在为更快的加速、更智能的座舱欢呼时,安全这条底线正在被重新定义和加固。未来的汽车,或许不会那么“狂野”,但它一定会更值得信赖。这,才是技术进步应有的温度。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