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2025年11月11日发布的数据,2025年10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比例达到51.6%,其市场占有率首次过半。这意味着在中国市场,每卖出两辆新车,就至少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市场的主流力量。
这个历史性的拐点,是政策、市场、技术等多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 政策驱动与市场加速
· "政策油门":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对市场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在申请以旧换新补贴的消费者中,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很高。这已不是普惠刺激,而是精准的结构性引导,加速了"油转电"的进程。
· "政策倒计时":购置税退坡:根据政策,自2026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从"全额免税"调整为"减半征收"。这促使大量消费者和车企"抢抓年底政策切换窗口期",提前释放了购车需求,共同催生了10月销量高峰。
消费需求与市场下沉
· 消费偏好变迁:消费者购车的核心考量,已从过去单纯关注续航里程,转向充电便利性、智能化配置等综合体验。年轻一代消费者成为购车主力,他们更关注车辆的智能化水平和环保属性。
· 下沉市场崛起: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等下沉市场正成为新的增长引擎,销量增速显著。针对这些地区,不仅有地方性的额外购车补贴,五菱缤果、长安Lumin等精准定位的低价实用车型也深受欢迎,渗透率持续走高。
出口引擎与全球布局
· 出海表现亮眼:2025年1至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201.4万辆,同比暴增90.4%,增速远超常规燃油车。10月单月,新能源汽车出口25.6万辆,同比增速接近100%。
· 全球化战略升级: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海,正从简单的"产品贸易"向 "技术输出"和"生态出海" 升级。一些中国车企通过在海外建设工厂、建立研发中心等方式实现本地化生产与更深度的全球布局。
行业未来的竞争与趋势
渗透率突破50%后,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并未结束,而是进入了更残酷的"淘汰赛"阶段。
· 竞争焦点转变:行业的竞争焦点,正从上半场比拼"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等硬技术,转向下半场争夺智能化定义权。华为试图抢占"高阶智驾"的定义权,而比亚迪则在推动"技术普惠"。安全与体验的平衡也成为所有车企亟待解决的课题。
· 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从传统的"车辆销售"向 "出行服务" 转型。例如,广汽埃安推出的"电池租赁+灵活升级"方案,降低了用户的购车门槛和用车成本。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