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的“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实则给雷军上了堂“跨界造车的生态课”,核心差距在战略逻辑、风险控制和用户闭环三大维度。
一、给雷军的3个关键启示

1. 敬畏行业边界,不硬套3C思维:汽车的核心是安全而非参数,雷军“大号手机+四个轮子”的认知,导致小米SU7因重颜值轻安全(如事故中存疑的电动门把手)、把用户当“迭代测试员”引发召回,而刘强东直接采用机械式安全门把手、70%高强度钢车身,避开安全红线。
2. 轻资产整合,避开重投入陷阱:小米砸重金自研全链条,扛下制造、品控等风险;京东则联合广汽造车身、宁德时代供电池,自己聚焦用户定制(C2M模式)和服务,53秒下线效率+无百亿级建厂压力,用“结盟”替代“硬刚”。

3. 抓准用户全周期,不止卖车更卖服务:小米缺失后市场布局,而京东靠3000家自营养车门店、4万家合作网点,搭配宁德时代99秒换电+千座换电站规划,打通“选-买-用-养”闭环,解决补能、维修等核心焦虑,这正是小米的短板。
二、核心差异:造“车”vs造“生态”

• 雷军的逻辑:把汽车当“硬件产品”,靠堆配置、高营销抢占市场,却忽视汽车的安全属性和长期服务需求;
• 刘强东的逻辑:把汽车当“生态入口”,用10万级定价(限时4.99万租电起)精准击中年轻人,靠数据洞察需求、靠服务留存用户,重构汽车消费链路。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