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天幕、隐藏门把!电动车反人类设计该停了!
作者:樱桃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0 00:04:11 阅读量:0

如今大街上的电动车越来越密集,从十几万的家用车到几十万的高端车型,选择越来越丰富。很多车企为了抢占市场,在设计上挖空心思搞“创新”,全景天幕、隐藏式门把手、全触控中控这些看似高大上的配置,成了不少新车的“宣传亮点”。但对真正开车、用车的人来说,这些看似酷炫的设计,用起来却满是槽点,甚至影响实用性和安全性,不少车主吐槽“中看不中用”。

其实,电动车追求设计创新本身没问题,毕竟行业要发展,消费者也需要新鲜感。但问题出在,有些设计只追求“颜值”和“噱头”,完全忽略了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和需求,把“炫技”当成了“卖点”,反而让实用属性打了折扣。今天就聊聊那些被车主诟病的“反人类”设计,不是要否定创新,而是希望车企能回归本质,让设计真正服务于用户。

先说说全景天幕,这绝对是电动车圈的“流量密码”。打开车企宣传页,清一色的“超大视野”“星空顶”“无框设计”,光看图片确实让人心动,仿佛开上车就能拥有整片天空。但实际用车中,它的弊端暴露无遗。最直观的就是隔热和防晒问题,哪怕车企宣称用了“双层夹胶隔热玻璃”“防紫外线涂层”,到了夏天还是形同虚设。

坐进车里,阳光直射下来,中控台、座椅烫得让人不敢碰,哪怕开着空调,头顶还是直冒汗,制冷效果大打折扣,耗电量也跟着增加。有车主做过测试,夏天正午时分,全景天幕车型的车内温度比普通带遮阳帘的车型高出5-8℃,空调开半小时都降不下来。更麻烦的是,很多入门级电动车的全景天幕没有配备电动遮阳帘,只能自己买遮阳挡贴,不仅影响美观,还得频繁拆卸,非常不方便。

全景天幕、隐藏门把!电动车反人类设计该停了!-1

除了夏天遭罪,冬天的全景天幕也不省心。低温天气下,玻璃容易起雾,影响视线;遇到下雪天,积雪堆积在车顶,融化后可能顺着缝隙渗进车内,打理起来很麻烦。而且,全景天幕的安全性也值得商榷,虽然车企说玻璃强度足够,但相比传统车顶,缺少金属框架支撑,一旦发生碰撞,车顶抗压能力可能会受影响。对消费者来说,全景天幕带来的“视觉享受”,远不如一块能遮阳、保暖的普通车顶实用。

再看隐藏式门把手,这也是很多电动车的“标配设计”。宣传时都说“降低风阻”“提升科技感”,确实,关门后门把手与车身融为一体,颜值确实高。但实际使用中,它的“反人类”之处无处不在。

首先是灵敏度问题,很多车型的隐藏门把手需要用手触摸感应或者按压弹出,冬天戴手套时,感应成功率大幅下降,有时候摸半天都弹不出来,只能摘下手套,在寒风中冻得手发麻;夏天手上出汗多,感应也会失灵,反复操作才能打开车门,非常尴尬。

其次是可靠性问题,隐藏式门把手结构比传统门把手复杂,更容易出故障。有车主反映,车辆用了一两年后,门把手弹出不顺畅,甚至卡死,需要手动抠才能打开;还有些车型在低温环境下,门把手结冰,直接弹不出来,只能用热水浇,既麻烦又伤车。

最关键的是安全隐患,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从车内开门时,隐藏式门把手的操作步骤比传统门把手更复杂,尤其是对老人和小孩来说,可能会因为慌乱找不到开门方式,延误逃生时间。而且,一旦车辆断电,很多隐藏式门把手会失去电动控制,需要手动解锁,这一点很多车主根本不知道,关键时刻可能酿成危险。对用户来说,门把手的核心功能是“方便开关门”,与其追求“科技感”,不如把可靠性和安全性放在第一位。

除了全景天幕和隐藏式门把手,电动车上还有不少类似的“反人类”设计,比如全触控中控。很多车型为了追求“简洁内饰”,取消了所有实体按键,空调调节、音量控制、座椅加热等功能全靠中控屏幕触摸操作。看似高端,实际开车时非常不方便,想要调个空调温度,得低头在屏幕上找半天,分散注意力,增加安全风险。尤其是行驶在颠簸路面,触摸操作的准确率大幅下降,有时候按好几次都没反应,远不如实体按键“盲操作”顺手。

还有一些车型的换挡机构,设计得非常隐蔽,比如怀挡、旋钮挡,虽然节省空间,但对习惯了传统挡杆的用户来说,需要重新适应,尤其是老人,上车后可能找不到换挡的地方,操作起来很别扭。更有甚者,有些车型把车窗控制键、后备箱开关等常用按键设计在不显眼的位置,用户需要低头寻找,非常影响驾驶安全。

这些“反人类”设计的出现,本质上是车企的“舍本逐末”。电动车行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车企想要通过设计创新吸引消费者,这本无可厚非,但创新不能脱离用户需求,更不能牺牲实用性和安全性。很多车企把大量精力放在“颜值”和“噱头”上,却忽略了用户最基本的用车需求,导致很多车型“好看不好用”,车主买完就后悔。

其实,真正的设计创新,应该是在满足用户实用需求的基础上,提升体验感,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比如,全景天幕可以保留,但必须配备电动遮阳帘,并且优化隔热性能;隐藏式门把手可以作为可选配置,同时保留传统门把手的备用方案;全触控中控可以搭配少量实体按键,方便用户操作。车企应该多倾听用户的声音,从实际用车场景出发,让设计服务于用户,而不是让用户适应设计。

近年来,随着电动车保有量的增加,消费者对车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只看重“颜值”和“续航”,而是更关注实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那些只靠“噱头设计”吸引消费者的车型,最终会被市场淘汰。相反,那些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注重细节设计的车型,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口碑。

对消费者来说,买车时也不要盲目追求“黑科技”和“高颜值”,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用车场景,理性选择。比如,经常在夏天用车的用户,就别轻易选没有遮阳帘的全景天幕;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的,尽量选择配备传统门把手和实体按键的车型。毕竟,车是用来开的,实用、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电动车行业的发展需要创新,但创新必须守住“用户需求”这个核心。希望车企能早日摆脱“炫技式设计”的误区,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产品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上,让电动车不仅好看,更好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也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毕竟,设计的本质是服务于人,而不是让人迁就设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