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埋车,税冻利:中国对俄汽车出口暴跌58%!
作者:樱桃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1 17:57:23 阅读量:0

雪地里这人铲了半天,车身上的积雪还没清干净——这场景,像极了中国汽车对俄出口这半年的处境:寒意裹着“加税”的冰碴,把曾经的红利冻得结结实实。

2025年前9个月,一组数据直接戳中了出口市场的“冷点”: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汽车35.77万辆,比去年同期足足跌了58%;更明显的变化是,俄罗斯从中国汽车“第一大出口目的地”,直接滑落到了第三位。

雪埋车,税冻利:中国对俄汽车出口暴跌58%!-1

这波下滑的核心推力,是俄罗斯连续几次大幅上调汽车进口关税。

放在前两年,中国车靠着高性价比,在俄罗斯市场是实打实的“香饽饽”——当地消费者认性价比,市场竞争没那么卷,不少车企出口一辆车就能拿到几万块的净利润,既冲了销量,也赚了现金流。但关税一涨,进口成本跟着往上堆,原本的价格优势被削掉一大块,曾经的高利润空间,几乎被这波加税“挤没了”。

其实这不是俄罗斯第一次调整汽车关税,只是最近的幅度和频率,直接踩中了中国出口车的“成本红线”。之前靠“低价走量”的模式,在关税上调后变得不再划算;部分车企甚至暂停了部分低价车型的对俄出口——毕竟卖一辆可能不赚反亏,不如先调整节奏。

现在不少车企已经在找新出路:有的开始和俄罗斯当地企业谈合作组装,用“散件出口+本地组装”的方式降低关税成本;有的减少了对俄市场的资源倾斜,把重心转向东南亚、中东这些关税政策更稳定的新兴市场;也有企业在优化对俄出口的车型结构,主打更有利润空间的中高端车型,避开低价竞争的“红海”。

但俄罗斯市场的需求其实没消失——当地汽车产能还没完全补上来,消费者对实用型汽车的需求仍在,只是现在的“入场门槛”变高了:不再是“低价就能卖”,而是要拼成本控制、本地化运营的能力。

这波“寒意”里,有人觉得是“阵痛”——熬过高关税周期,说不定能拿到更稳定的市场份额;也有人觉得该“转场”——把资源投到更稳妥的市场,避免单一市场波动的风险。

你觉得中国车企该继续啃下俄罗斯这个市场,还是转头布局其他地区?要是你是车企负责人,会怎么应对这波加税的冲击?评论区聊聊你的思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