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天跨国博弈反转!荷兰归还安世半导体,全球车企终于松了口气
作者:樱桃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6 07:06:55 阅读量:0

近期,科技圈一场扣人心弦的“跨国大戏”落下帷幕:荷兰政府正式官宣,将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予以归还。这场在全球汽车产业中掀起轩然大波、搅得鸡犬不宁的激烈博弈,最终以“物归原主”的结局尘埃落定。

或许令人难以置信,一家芯片公司的控制权之争,竟险些让大众、宝马等知名车企陷入停摆困境。这背后,实则隐藏着一段既令人气愤又不乏诙谐的产业链博弈传奇。

故事需从主角安世半导体说起。它绝非普通的小型企业,而是功率半导体领域当之无愧的“隐形冠军”。全球每五辆汽车中,便有一辆搭载其生产的芯片;在车规级MOSFET芯片市场,其占有率高达40%;小信号二极管更是长期稳居世界第一的宝座。简而言之,汽车的刹车系统、电机控制等关键环节均离不开它,堪称车企不可或缺的“保命芯片”。

更为有趣的是它的“特殊身份”。2019年,中国闻泰科技斥资334亿元将其收购,此后,安世半导体便成为了“欧洲设计 + 中国制造”的独特混血企业。荷兰设有研发中心,而东莞工厂则承担了全球70%的封测产能,年出货量超过500亿颗,相当于全球汽车芯片需求的15%均依赖于此。

38天跨国博弈反转!荷兰归还安世半导体,全球车企终于松了口气-1

然而,这份平静在今年9月底被彻底打破。美国出台“50%穿透规则”后,荷兰政府迅速跟风,搬出冷战时期的1952年《物资供应法》,以“保障经济安全”为借口,冻结了安世半导体的资产,还暂停了中方高管的职务,并将股权交由第三方托管。这一行为无异于“趁火打劫”,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荷兰配合美国“以芯制华”的举措。但荷兰未曾料到,此次他们踢到了铁板。

荷兰自以为夺取总部控制权便能获胜,却忽略了核心产能在中国这一关键事实。中方迅速展开反击,实施出口管制,禁止东莞工厂出口元器件,全球供应链瞬间陷入“双向瘫痪”的局面:欧洲虽拥有晶圆,却无法进行封测;中国虽具备产能,却缺乏原料。最为凄惨的当属全球车企,本田墨西哥工厂直接停工,大众、宝马纷纷减产。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心急如焚,警告称若局势持续恶化,损失将超过100亿欧元,数十万人将面临失业。这就如同两人打架,却殃及了一旁围观的车企,堪称“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典型案例。

而中方的“硬核反击”更是可圈可点。安世中国宣布独立运营,并曝光荷兰方面拖欠10亿元货款的事实;中国对光刻机核心材料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接扼住了荷兰ASML的咽喉。与此同时,德国博世、采埃孚等行业巨头心急如焚,纷纷绕开荷兰,向中国申请出口豁免,毕竟无人愿意为地缘政治陪葬。这一场景生动地诠释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在产业链的巨大压力和外交谈判的双重作用下,荷兰最终难以承受。11月7日,荷兰政府正式“认怂”,宣布归还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相关法律程序将于11月中旬前完成。消息一经传出,闻泰科技股价涨幅近10%,车企们纷纷恢复生产,全球汽车芯片的“芯慌”局面终于得到缓解。

这场持续38天的博弈,归根结底,是商业理性战胜了政治操弄。在全球化时代,产业链早已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