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再一次迎来了它的滑铁卢。
而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依旧来自它的老对手——燃油车。

截止到10月份,我国油车销量已经连续4个月呈现上涨态势,这在以往是绝无仅有的情况。
在新能源汽车55.2%的市场渗透率下,这种变化,不仅让市场没怎么反应过来,让业内人士也颇感惊诧。
有人说这是“回暖”,有人说这是“逆袭”,也有人说,这是传统燃油车最后的“回光返照”。

在环保、技术、战略、政策通通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燃油车的这波奋起直追,究竟是福还是祸呢?

相较去年,今年的燃油车市场的确迎来了极大的正向发展。
比如,2024年全年国内传统燃油车的销量为1398.9万辆,同比下降了17.3%,但在今年的1—8月,油车销售量为874.7万辆,同比下降仅有0.3%。
同时,油车销量的提升也让其对整个汽车行业的贡献率提升了不少。
要知道,去年燃油车的销量让其负贡献率直接达到了-700%,但是从今年前七个月的数据来看,负贡献率仅有-9.5%。
虽然依旧是负值,但飙升的数值足以说明今年的油车市场回暖了不少。
不管是不是他人口中的“回光返照”,这对沉疴已久的油车行业来说确实是件好事。
不过,在竞争力日渐加强的汽车行业中,整体销量的增加只能看到行业的变化,看具体的细分才能窥到真相。
根据数据,9月份大概有33款车型销售过万,其中九款就占到了整体销量的20%,其中就有大家熟知的日产轩逸、大众速腾、丰田凯美瑞等车型,销量增速都超过了20%。
纵观这些车型,会发现,这些都是10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中低配置的销售量非常高,买车的群体也多以家庭单位和年轻上班族为主,作为日常代步购入使用。
除此之外,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越野车、家用SUV仍然是燃油车的“舒适区”,其在性能、加速、驾驶操控方面仍然有许多电车无法具备的优势,所以这两种车型的销量同样不错。
但仅仅如此显然是不够的。
此次燃油车市场回暖,数据看似高涨,但结合去年同期的数据,以及市场一贯对油车的态度来说,不禁让人疑问:
这是否更像是另一种模式的“以价换量”和“低价高配”所引来的短期繁荣呢?
02其实,也不怪大家会有所顾虑。
传统的老牌车企,上到BBA的一系列豪华车型,下到长安、吉利、奇瑞、大众这种靠燃油车起家的车企,近年来因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有一个算一个,都遭遇了难以想象的重击。
为了维持营收平衡,也为了跟进市场,他们推出了不少电车车型,甚至旗下还成立了新能源车子品牌。
可作为公众意识中权威的“油车品牌”,他们在电车市场上,还真争不过黑马般冲出来的新品牌。
远的不说,“小米汽车”的成功就是个很显著的例子。
一个成立不过3年的车企,还是从互联网科技转型的车企,造出的第一辆车就卖了21.95万辆,常年稳居中大型轿车销售榜榜首。
在给各家车企造成极大压力的同时,小米汽车在市场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也在造车、营销、定价方面,给他们带来了无数灵感。
2024年开始,汽车市场上迎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各家车企在推出新车时,不约而同的都在提高车的配置,升级汽车搭载的OTA技术,智能化方面,全面追赶新能源车。
一汽大众九月份开始大规模升级系统,为多款车型带来了超400项功能升级。
上汽大众于10月份和德国尖端科技公司签订协议,未来二者将在推进汽车高端制造、智能驾驶方面有更多的合作。
沈汽金杯于10月28日的产品上市发布会上表示,企业将坚持多重能源战略,并大力发展旗下车型搭载L2、研究L3、布局L4辅助驾驶技术。
在定价方面,这些车企开始心照不宣的打起了“价格战”。
曾经的中高端车型,如今走的是中低端的价格,曾经中端车型,降价幅度同样很大,直降到了10万以下。
这也就导致了燃油车中销售比例最高的车型,价格都在10万左右。
当然,卖花不是养花人,燃油车的回暖,除了车企本身的努力,消费者对油车态度的改变才是最重要的。
03对于买油车还是电车,如今的市场反馈,模式其实是健康的。
从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以来,公众对于电车的态度从来都算不上客观。
2008年,我国正式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圈地试点项目,但因市场对其并不了解的缘故,项目进展的很缓慢,消费者对电车的信任程度,也可以说几近于无。
彼时国家启动的项目名称为:“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可见形势之严峻。
接下来就是2020年之后,消费者对电车的追捧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2020年的销量为136.7万辆,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直接飙升到了1286.6万辆,升了近10倍。
众所周知,汽车本质也是一种商品。任何商品,在市面上的过分冷场和火热,都是不正常的。
当然,新能源汽车能迅速抢占市场,绝对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存在,仅其低廉的能源成本,就是燃油车永远无法匹敌的最大优势。
但不可否认,在周遭消费观的催化下,消费者的选择很容易冲动。
群众基础飙升,电车大范围普及多年后,其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里程焦虑、充电排队、严防起火、系统更新、冬季趴窝、二手贬值......
当这些问题出现,打算买车或者换车的人们内心冲动减弱,将视线再度瞄准燃油车自然也是人之常情。
更何况,油车和电车如今除了充能方式不同,在车配置和驾驶舒适度方面,差距已经不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油车的回暖和电车的稳定,并不意味着针锋相对。
042008年春节,南方曾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特大暴雪,暴雪导致电路结冰,高压断电,交通全面瘫痪。
当几十万旅客滞留只有几万容量的火车站时,铁路部门紧急从北方调集了315台内燃机,成功牵引2万多列火车,疏通了交通命脉。
有人说,这件事让中国彻底走上了“基建狂魔”的道路,也让内燃机成为了国家交通政策中,永不可淘汰的战略物资。
如今的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之争,何尝不是如此。
在科技不断向前的脚步中,究竟是选择更先进的电机?还是传统内燃机?
在宏观层面,肯定是前者。
截止到目前为止,美国、欧盟、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国际组织,都相继出台了未来几年后将“全面停售燃油车”的法令。
但在社会反馈这方面,燃油车依旧占据着一半的市场份额。
短短的五年、十年,先别说市场就不能接受100%的“0燃油车”交通,电车也没法能发展到完全取代燃油车的地步。
具体案例,可以看看自动挡的发家史。
当年自动挡一出,手动挡遭遇毁灭性打击。
可几十年过去,手动挡依旧没有被淘汰,甚至依旧是豪车的配置,可见原始机械的魅力。
再次重申,油车和电车的销量可以是此消彼长,但二者的关系绝非如此。
两种能源的车,如果按照当下情况继续发展,新能源车不可能会完全侵占燃油车市场,燃油车也不可能挡住新能源车的发展趋势。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油电、插混、增程,混合动能汽车在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
就连废除了燃油车的比亚迪,近年的混合动力车都卖的极好,可见市场的风向,就是车企努力的方向,而车企的方向,决定了能源的方向。
新能源车的确是未来,但燃油车的未来,依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资料:
[1]中国消费者报:《乘用车促销降价回归理性》
[2]中国经营报:《燃油车“回暖” 90.2万辆车背后的复苏逻辑与市场新局》
[3]中国汽车报:《燃油车回春:短期效应还是逆风翻盘?》
[4]百姓评车:《连续3个月正增长,燃油车正在进行自我修正!》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