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晚,上海闵行区合川路与漕宝路路口,一辆理想MEGA(图片|配置|询价) 2024款在无碰撞、无底盘磕碰的情况下突然起火,车底连续爆炸后燃起熊熊大火,车内两人虽惊险逃生,但车辆最终烧至只剩空架。这场突发事故,不仅让理想汽车陷入舆论漩涡,更揭开了其“连山”云端AI预警系统与应急处置流程间的漏洞,而后续的主动召回与公开致歉,则成为理想汽车对“安全零容忍”价值观的一次实战检验。
事故发生后,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汤靖在微博披露的细节,让整个事件的时间线逐渐清晰:早在起火前4个多小时,“连山”系统就已捕捉到电池绝缘故障信号,客服第一时间联系了车控人与司机,期间车辆还因小电瓶馈电抛锚并呼叫了救援。但最终,工作人员因“此前140万台车辆未出现非碰撞热失控”的经验,未能果断采取拖车维修措施,反而允许车辆搭电后继续行驶,导致本可避免的隐患演变为重大事故。
经内部调查与云端数据复核,理想汽车确认事故根源并非电芯质量问题——事发前所有电芯参数均正常,真正诱因是同批次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在特定条件下会腐蚀动力电池与前电机控制器的冷却铝板,造成渗漏后引发绝缘短路,极端情况下便会触发电池热失控。这一结论也直接指向后续的召回决策:10月31日,理想汽车主动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召回2024年2月18日至12月27日期间生产的11411辆理想MEGA 2024款,不涉及其他车型。
此次召回的处理力度,凸显了理想汽车对安全隐患的“零容忍”态度。据汤靖透露,决策过程中,公司高管团队达成共识:“哪怕召回费用达10亿、20亿,哪怕风险概率只有万分之一,只要不符合价值观,就必须解决”。具体措施上,理想汽车将为召回车辆免费更换冷却液、动力电池及前电机控制器,单台车施工约1个工作日;同时在原有8年或16万公里质保基础上,为相关部件延长2年或4万公里保修,延保权益可随车辆所有权转移。为应对召回带来的产能压力,供应商已紧急搭建新产线,以补足每月3300个的常规动力电池产能缺口。

值得关注的是,理想汽车的“连山”云端AI质量预警系统并非首次发挥作用。作为其数智化质量管控的核心,该系统曾入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典型案例,能实时监控车辆螺栓拧紧力矩、电池状态等关键数据,如同“在线CT”般提前识别风险。但此次事件暴露出,技术预警若缺乏果断的落地执行,仍难以形成安全闭环。对此,理想汽车已明确整改方向:加强一线团队风险识别培训,优化预警处置策略,未来遇到关键故障信号,将直接指引驾驶员靠边停车并强制安排救援。
事件发酵中,外界也存在“是否早已知情却拖延召回”的质疑。对此,汤靖回应称,包括李想本人及众多员工均为理想MEGA首批车主——自己的车辆已行驶3万公里,李想的车辆提于2024年3月,若提前知晓风险,绝不会等到事故发生后才行动。而从召回效率来看,理想汽车在事故后3天完成内部决策,5天内提交召回材料,也体现了其应对问题的诚意与速度。
这场起火事件,对理想汽车而言既是危机,也是重塑信任的契机。它印证了“技术预警≠安全保障”,唯有将预警系统与果断处置、主动担责相结合,才能真正守护用户安全。未来,随着冷却液更换、铝板防腐工艺升级及应急流程优化,理想MEGA有望重回正轨,而此次事件留下的“安全教训”,也将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质量管控提供重要参考——在汽车智能化时代,技术迭代的速度再快,也不能落后于对“安全”二字的敬畏与坚守。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