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30 天断供冲击!车规芯片陷缺货危机
自荷兰政府 9 月底冻结安世资产、中方随后实施出口管制以来,这场持续月余的争端已引发连锁反应,安世功率产品全球缺货潮愈演愈烈,给依赖其供应的全球车企带来严峻考验。
安世半导体作为车规级功率芯片的 "隐形冠军",其产品覆盖全球 5% 的车用分立器件市场,一辆大众高尔夫汽车就需搭载 400 余颗其芯片,从电驱系统到车窗控制等数百个部件都离不开它的支撑。

更关键的是,车规芯片的验证周期堪称供应链的 "硬门槛"—— 按照行业标准,普通车规功率芯片从认证到量产需 18-36 个月,即便通过数字化工具压缩周期,也至少需要 12 个月,而高压 MOSFET 等关键器件的验证周期更长达 24 个月。
行业内已经开始有黄牛炒货了,清单内全是安世封测的产品,数量之大,BBA都在抢着求购。
这种严苛的验证要求,源于 AEC-Q100 可靠性认证、ISO 26262 功能安全认证等多重考核,必须经过上千次冷热冲击、高温耐久性等测试,确保在极端环境下零失效。

争端爆发后,供应链的脆弱性瞬间暴露。安世 80% 的产品在中国完成制造,中方出口管制直接切断了全球供货链路,而多数车企仅储备了 2-3 周的库存。荷兰随后暂停晶圆供应的反制,进一步加剧了短缺困境,美国分销商反馈现货库存骤降、价格飙升,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更是预警将引发整车停产。
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已暂停高尔夫与途观生产,本田加拿大工厂一度全面停产,每日损失达数千万元,全球车企集体进入应急状态。

面对危机,替代方案却难以快速落地。虽然车窗控制等低压领域已有国产厂商能提供替代,但主驱逆变器等核心部件所用的高压芯片,不仅技术门槛高,更受限于漫长的验证周期。即便宝马等车企紧急压缩验证周期至 6 个月,也远无法满足当下的生产需求。
这背后是车规芯片行业的特殊逻辑:车企一旦选定供应商,不会轻易更换,因为新供应商的资质认证和产品适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成本,短期内根本无法填补安世留下的供应缺口。
如今,荷兰虽提出 "以恢复供应换退出接管" 的妥协方案,但争端尚未完全平息。这场缺货潮再次证明,车规芯片供应链的稳定建立在长期技术积累与信任基础上,地缘政治干预只会两败俱伤。
对于全球车企而言,加速供应链多元化、缩短关键芯片验证周期已成当务之急;而安世之争也为行业敲响警钟:在全球化分工深度融合的今天,将商业问题政治化,最终只会让整个产业链付出沉重代价。
供应链安全的本质是相互依存,这正是这场持续月余的争端留给世界的深刻启示
--END--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