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刚在2025年9月从一汽奥迪调去一汽富华生态,过了70天又转去北京现代担任总经理,他在汽车行业干了二十多年,一直待在一汽体系里,这次调动是他第一次换工作,很多人觉得这不是普通的人事安排,更像是一种快速离职的做法。
奥迪A6L最低售价:29.65万起最高降价:15.41万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4.12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65万车友热议二手车0.93万起 | 3019辆他在奥迪公司的工作表现其实不算差,2023年10月担任执行副总经理以后,推出了“油电共进”策略,还启动了“融合直售”模式,甚至拍摄了一段名为“i人营销官”的视频,播放量超过一千万,按理说这类人才应当受到重用,可实际情况是奥迪的销量逐年下滑,2024年全年销售61.1万辆,下降12.5%,2025年上半年又下跌10.2%,只有28.78万辆,在BBA中排名最后,谁看了都会摇头。
问题出在系统上,奥迪这几年换了好几批高管,每次都说要改革,结果只是换个名称,做法还是老样子,技术上没有突破,市场反应太慢,用户不愿意接受,高管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其实是想把责任推给个人,掩盖公司战略上的大问题。

奥迪在电动化方面起步有些晚,其他品牌已经开始推广纯电平台的时候,它还在用燃油车平台改造电动车,比如e-tron这款车型,就是基于MLB平台硬改出来的,结果续航比较短,座舱显得笨重,车内空间也偏小,跟蔚来、理想这些品牌一比,明显竞争力不足。直到2024年,奥迪才推出Q4 e-tron,改用大众的MEB平台,但那时别的品牌已经快要占据用户的心智了。它的电动车缺乏鲜明标签,价格上也没优势,粉丝基础也不够,消费者普遍觉得它贵,却感受不到相应的价值。
产品更新确实太慢,奥迪的A4L、A6L和Q5L这几款主要车型,换代时间比新品牌长得多,车机系统运行卡顿,功能升级要用年来算,其他车企已经做到每周或每月更新,现在买车的人更看重使用流畅和智能交互,德国工艺不再是重点,奥迪还坚持传统做法,用户就慢慢流失了。
品牌溢价在快速下滑,为了提升销量,终端销售不断降价,二手车残值直接跌破35%,越降价,消费者越不敢购买,担心买了之后就会亏钱,过去奥迪被视为有钱人开的车,现在不少人觉得它只是比大众贵一点的车,经销商网络也面临压力,2025年流失率预计超过15%,仅靠政策补贴已经难以挽回局面。

南北奥迪自己打架也是个大问题,一汽奥迪有A6L,上汽奥迪就推出A7L,Q5L和Q6同时卖,Q4 e-tron两边都在推,它们用同一个平台,但团队不一样,价格也不同,营销上还互相拆台,消费者看得晕头转向,不知道该选哪个,集团层面也没有统一安排,只能靠经销商硬撑业绩。
整个体系还是沿用燃油车时代的老路子,研发流程走得慢,供应链转不动,考核机制也跟不上中国市场的快节奏,技术从德国引进,市场却在中国,中间横着文化和速度的巨大隔阂,就算有李凤刚这样什么都能应付的人才加入,也拽不动这艘大船。
他能离开,说明他看懂了情况,一个人再厉害,在系统出问题的时候,也救不了火,奥迪公司的问题不是缺人,而是缺少方向、缺少魄力、缺少改变的勇气,李凤刚已经走了,下一个接手的人,估计也得面对同样的难题。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