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新造车势力中,蔚来可能是最特殊的那个——它曾被戏称为“2019年最惨车企”,也被质疑过“月销万辆是天花板”,甚至每个季度的财报发布后,总有人追问“何时盈利”。创始人李斌的长期主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像是一块遮羞布,掩盖着外界对这家公司商业模式的怀疑。
然而,2025年的秋天,蔚来用数据打破了所有质疑。10月,蔚来全系交付40,397辆,首次突破月销4万大关,同比增长92.6%。更值得玩味的是,这一成绩并非依赖单一爆款,而是蔚来、乐道、萤火虫三大品牌的同时发力:高端车型ES8创下40万元以上纯电SUV最快破万纪录,乐道L90(图片|配置|询价)在86天内交付突破3万台,萤火虫则以不足6万的单价切入下沉市场,悄然收割份额。
逆袭背后的三重逻辑
蔚来的翻盘,并非偶然。从年初月销1万余辆到10月突破4万,其增长轨迹背后是体系化能力的集中释放。

其一,技术长跑进入收获期
蔚来是少数坚持纯电路线且从未动摇的品牌。十年间,NT平台从1.0迭代至3.0,全域900V高压架构、自研5nm芯片、天行底盘系统等技术逐步落地。这些曾被诟病“烧钱”的投入,如今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壁垒。例如,乐道L90的前备箱容积做到国内最大,ES8通过底盘技术彻底改变“大三排SUV开船感”,这些细节背后是长期研发积累的产物。

其二,换电网络从负重到护城河

截至2025年10月,蔚来在全国布局超3500座换电站,覆盖珠峰大本营、漠河北极村等极端场景,高速换电网络形成“五纵三横四大都市圈”的闭环。重资产运营的换电体系,曾被视为蔚来的财务负担,如今却成为其最深的护城河——尤其在纯电大型SUV市场,补能效率直接决定用户体验。
其三,组织变革驱动效率提升
2025年,蔚来推行CBU(基本经营单元)机制,将公司划分为12个经营单元,以单车为模型核算成本与收益。内部员工透露,年初500多个研发项目仅一半通过立项,“无明确回报率的项目直接被砍”。这种精细化运营让蔚来在乐道L90和ES8的上市周期中,实现了从产能预备、价格管理到传播节奏的精准控制。
争议未止:长期主义能否持续兑现?
尽管销量爆发,但蔚来仍面临三重挑战:
1. 盈利压力:高盛报告将蔚来目标股价上调至7美元,并预测2028年实现EBIT盈亏平衡,但资本市场是否愿意继续等待?
2. 多品牌协同:乐道与萤火虫的定位是否会影响蔚来高端形象?三个品牌如何避免内耗?
3. 技术开放性风险:自研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虽构建壁垒,但也意味着高维护成本。若行业出现颠覆性技术,蔚来能否快速转身?
李斌在近期用户座谈会上坦言:“总被问‘蔚来什么时候倒闭’,挺烦的。”这句话背后,既有无奈,也有反击的底气。据内部消息,蔚来第四季度有望实现扭亏,这将彻底改变其“烧钱”的标签。
结语:重估蔚来,亦是重估中国汽车的价值观
蔚来的故事,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商业逻辑的博弈——短期主义与长期主义的对抗。当行业沉迷于“冰箱彩电大沙发”的配置内卷时,蔚来选择深耕三电技术、补能网络与组织效率。这种路径需要极大的耐心与资本勇气,但也注定其回报周期更长。
如今,蔚来用四万辆月销证明了自己,但下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当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当竞争对手纷纷推出“减配降价”车型,蔚来能否坚持高价值路线?它的成功,究竟是技术红利的必然结果,还是市场周期的偶然馈赠?
答案或许需要另一个十年来验证,但至少现在,蔚来让所有人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在中国造车,未必只能靠性价比取胜。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