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43亿后联手华为!广汽集团转型能破局吗?
作者:樱桃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0 14:50:07 阅读量:0

2025年三季度,广汽集团(/)交出了近十年最差成绩单,营收下滑叠加巨额亏损的同时,合资品牌褪色、自主品牌疲软的困境凸显。面对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3%的行业变局,这家老牌车企寄望于IPD体系改革与华为深度合作破局,其转型之路充满不确定性与想象空间。

一、财务表现:营收下滑+巨亏,现金流承压凸显

(一)业绩深陷亏损,单季度边际改善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9.29亿元,同比下降10.45%;归母净利润亏损43.1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691.33%,扣非净利润亏损47.74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79元,创下近十年同期最差业绩 。单季度来看,Q3营收243.18亿元(同比-14.63%),净亏损17.74亿元,虽仍处亏损区间,但环比Q2减亏3.77亿元,且营收环比增长6.98%,释放出边际改善的微弱信号 。

巨亏43亿后联手华为!广汽集团转型能破局吗?-1

(二)盈利指标全面恶化,资产规模收缩

盈利能力持续承压:整体净利率降至-6.44%,远低于2025年汽车行业4.5%的平均利润率水平,主因销量下滑、行业价格战侵蚀利润及合资品牌收益锐减 。资产端同样收缩,净资产较年初缩水39亿元,总资产减少195亿元,反映出公司资产处置与经营收缩的现状。

(三)现金流与库存风险凸显

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应收账款周转效率下降,存货高企问题突出——广汽埃安多款车型库存积压明显,其中埃安Y及Y Plus系列成为库存主力,部分经销商出现“月底冲量六折出售”的情况,反映出终端需求疲软。短期偿债压力进一步凸显,资金链紧张成为当前核心财务风险。

二、业务结构:合资退潮,自主与新能源双双掉队

(一)合资板块“利润奶牛”失能

广汽本田表现疲软:前三季度销量同比下滑27.58%,仅Q3销量69258辆实现11.85%的环比增长,核心源于燃油车需求萎缩及日系品牌竞争力持续下滑,旗下主力车型皓影10月销量1.43万辆,仅靠环比增长勉强支撑 。

广汽丰田逆势微增但利润承压:前三季度销量同比微增4.89%,Q3销量198511辆(同比+9.15%、环比+8.43%),凯美瑞(图片|配置|询价)、汉兰达等车型表现亮眼,其中汉兰达10月销量同比增长65%,智能电混双擎车型占比超77% 。但增长依赖大幅官降促销,2026款锋兰达入门价降至10.28万元,汉兰达入门价21.98万元,价格下探直接挤压利润空间。

合资收益大幅缩水:联营/合营企业投资收益从2024年的83.49亿元骤降至29.98亿元,同比下滑64.09%,合资品牌对利润的贡献占比从70%跌至不足30%,昔日核心盈利支柱大幅弱化。

(二)自主品牌转型乏力,高端化受挫

广汽埃安销量下滑:前三季度销量72739辆,环比增长18.13%但同比仍下滑19.99%,单月销量从峰值5万辆跌至2.5万辆左右,过度依赖B端网约车市场导致私人消费市场认可度不足 。高端品牌昊铂表现惨淡,2024年仅销1.56万辆,虽10月推出昊铂GT Lite版试图提振,但市场反响有限;首款增程车型埃安i60开启预售,能否成为销量拐点尚待观察 。

广汽传祺增长承压:前三季度销量同比下滑15.84%,仅10月实现2.6%的同比正增长,SUV车型向往S7、GS8表现亮眼(环比+96%、同比+18.6%),但新能源转型迟缓,燃油车占比仍超五成,仅靠MPV车型难以支撑整体增量 。

(三)新能源业务落后行业,渗透率严重脱节

前三季度新能源车销量26.83万辆,同比下滑4.99%,渗透率仅22.7%,而2025年Q3全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53%的历史新高,公司进度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增程、插混等热门赛道布局滞后,错失混动市场红利,虽推出星源增程平台,但入场时理想、问界等品牌已占据先发优势,市场竞争难度加大。

三、战略突围:IPD改革+华为合作,双线押注转型

(一)IPD体系重构,加速产品迭代

全面推进研发体系改革:重组广汽研究院,导入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整合产品本部、造型设计院等多部门资源,形成“市场+技术”双轮驱动模式,将新车开发周期从26个月缩短至18-21个月,研发成本降低10%以上 。成立200人用户洞察部,聚焦用户需求优化产品定义,计划未来3年推出16款全新及改款车型,同时推动“直联、直服、直营”营销体系,年内新增200家埃安驿站直营店提升渠道效率 。

(二)技术补课,押注增程与电动化储备

星源增程平台落地:首发搭载于昊铂HL增程版,油电转化率达3.73kWh/L,高于行业平均3.4kWh/L的水平,采用非晶电机、曲轴直连等技术优化能耗,但赛道布局较晚,市场接受度仍需验证。

核心技术持续储备:固态电池、800V高压平台处于研发阶段,但量产进度落后于头部企业,技术转化为产品竞争力的周期较长。

(三)联手华为打造“启境”,冲刺高端智能电动

2025年9月,广汽与华为官宣合资品牌“启境”,定位年轻群体聚焦智能驾驶与智慧座舱,采用“Huawei Inside PLUS”深度融合模式,华为派驻数百人驻场协同,首款车型由华为米兰美学研究所联合设计,历时8个月完成定型,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全程参与评审 。该车型定位30万级中大型轿车,提供纯电与增程两种动力,全栈搭载华为乾崑智能解决方案,已在新疆完成夏测,预计2026年年中上市 。此外,广汽增资华望汽车6亿元(持股71.43%),同时与滴滴自动驾驶合作推进L4级Robotaxi量产,计划2025年内交付基于埃安平台打造的车型 。

四、行业环境:内卷加剧,转型窗口持续收窄

(一)行业格局重塑,竞争焦点转移

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攀升至53%,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智能化(L2+智驾渗透率持续提升)与全球化成为核心竞争壁垒。头部企业加速领跑,比亚迪前三季度营收5023亿元(同比+18.9%),海外销量同比增长130%;吉利Q1净利润56.7亿元(同比+264%),新能源占比超五成,广汽在规模、技术、品牌层面全面落后。

(二)自身短板凸显,转型压力加大

海外业务薄弱:虽1-10月自主品牌出口量同比增长36%,10月出口1.54万辆(同比+69.2%),但海外收入占比仍处于低位,渠道建设滞后于比亚迪等全球化布局领先企业 。

治理问题缠身:埃安员工持股风波、IPO进程受阻等历史包袱,影响资本市场信心;同时,传统制造企业的体制机制惯性,可能制约IPD改革与华为合作的推进效率。

五、估值与核心跟踪指标

(一)估值现状:低PB但缺乏盈利支撑

截至2025年11月10日,公司PB(市净率)约0.8倍,显著低于汽车行业3.75倍的平均PB水平,估值折价反映了市场对其亏损现状与转型不确定性的担忧。若2026年实现扭亏,对应目标价区间8-10元(对应2026年PB 1-1.2倍),但盈利修复的前提是销量回暖与成本控制见效。

(二)核心催化与跟踪指标

潜在催化因素包括:Q4销量环比持续改善(10月埃安、本田已实现环比增长)、启境品牌首款车型亮相反响超预期、IPD改革下新车上市节奏提速。

后续需重点跟踪三大核心指标:一是销量与盈利修复,关注自主品牌及新能源车型销量增速、净利率能否转正;二是合作与改革成效,跟踪启境车型研发进度、华为技术融合效果及IPD流程对产品迭代的实际提升;三是财务风险化解,观察经营活动现金流转正与否、库存去化进度及偿债压力变化。

结语

广汽集团正处在“合资退潮+自主掉队+新能源滞后”的三重困境中,2025年的巨额亏损既是行业洗牌的缩影,也是自身转型迟缓的必然结果。IPD体系改革与华为联手打造启境品牌,为其提供了破局的可能,但前者需要时间兑现成效,后者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合作磨合风险。当前公司估值虽处于低位,但盈利缺失导致估值缺乏支撑,转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仍需重点关注,其投资价值的兑现,依赖于销量回暖、技术落地与财务改善的多重共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