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最近联合住友和出光兴产,计划在2027到2028年实现固态电池量产,准备实际装车使用,第一批用在雷克萨斯和世纪这类高端车型上,之后再慢慢推广到卡罗拉这样的家用车上,他们公布的指标显示,这种电池能让车跑一千公里不用充电,使用寿命达到四十年,碳排放量只有现在电池的四分之一,这些成果背后依靠的是材料方面的实际突破。
住友公司负责生产阴极材料,出光兴产承担硫化锂的生产任务,这两家企业在日本本土建设工厂,计划到2027年实现每年一千吨的产量,这个安排具有战略意义,因为硫化锂在全球范围内供应紧张,中国目前尚未开展大规模生产,丰田公司的目标不仅是开发新技术,更希望绕过中国和韩国主导的锂电池供应链,如果日本能够自主解决电池核心材料的供应问题,未来中国在锂盐、稀土和正极材料方面的出口可能面临更大压力。
很多人觉得固态电池只是换了一种电解质,以为这样能让电池更安全续航更长,实际上制造这种电池需要非常干净的环境,堆叠工艺也很复杂,生产良率到现在都还是问题,寿命号称四十年听起来很厉害,但这并不是说车主买了车就永远不用换电池,它被设计成可以拆下来装到储能电站里继续使用,形成二次利用,这种做法和现在直接报废回收电池完全不同,整个商业模式都被改变了。

中国这边也在持续发力,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继续推进液态电池技术,CTP和CTB的应用使得能量密度不断提升,麒麟电池在2025年实现量产,性能已经接近固态电池的理论上限,双方并非相互取代,而是并行发展不同路线,日本采取材料、制造和整车整合的模式,中国则依靠规模和成本方面的优势,最终谁能胜出尚难预料,但两者的竞争策略截然不同。
日本政府在背后推动这件事,经济产业省批准了固态电池项目,整个行业投入七十亿美元资金,这不是企业自己的行动,而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计划,他们想要建立完整的日本供应链,避免依赖从中国进口锂盐和稀土材料,这种做法相当果断,相当于在新能源领域开辟一条新道路,你可能以为电池只是汽车的一个部件,实际上它占据整个产业链的关键位置,谁掌握了电池技术,谁就能主导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遇到的挑战也很多,硫化锂产量不足,全球能稳定供货的厂家很少,基础设施跟不上需求,现在充电桩功率大多在80到150千瓦之间,丰田公司提到他们的固态电池能在十分钟内充进八成电量,这需要350千瓦以上的超级充电设备支持,欧美日现有的充电网络承受不了这种负荷,维修和回收方面也存在问题,传统电池可以拆解再利用,固态电池结构复杂,连修理方法和价值评估都缺乏统一标准,整个体系还处在空白状态。
丰田的强项在于它自己搞定所有环节,从材料到电池,再到整车制造和销售,整个链条都很完整,其他公司要么只做电池,要么只造车,做不到全流程验证,所以丰田的量产时间点特别关键,一旦真的落地,很可能变成行业标准的风向标,这说的不是谁先做出来,而是谁能先把整套系统跑通,中国在降低成本和大规模生产上有优势,美国和欧洲技术好但制造能力不够,日本走的是稳扎稳打的路子。
这场博弈比想象中复杂,人们总关注技术是否先进,其实关键在供应链和标准制定上,丰田布局深远,目标不是造出第一辆固态电池汽车,而是重新定义电池行业的规则,我们这边不能只看热闹,需要考虑应对方法,因为未来的汽车竞争不只靠马力,更依赖电池背后的整个生态系统。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