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里叼着根小小的牙线棒,双手握稳方向盘、眼睛盯着前方——这也能算违法?最近无锡一位钱先生,就因为这个看着没啥大碍的举动收到了罚单,一下子在网上吵翻了天。
“我全程两手都在方向盘上,眼睛也没跑偏,正常得不能再正常了,既没分心也没影响开车啊!”收到罚单的钱先生又好气又好笑,赶紧在交管12123APP上申诉。

结果得到的回复是:嘴里叼牙线棒如果存在分散注意力、影响驾驶操作的情况,就属于妨碍安全驾驶。
其实交通法规里那些看着像“一刀切”的规定,背后全是无数起本可以避免的交通事故换来的教训。安全驾驶的底线,往往就藏在这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里。
今年8月25号,无锡市民钱先生开车的时候觉得有点无聊,就把一支牙线棒叼在了嘴里。等车子开到市区一个右转车道时,这个小动作被交通摄像头拍得清清楚楚。

转天他就收到了处罚通知——“驾车时有其他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被给了警告处罚。

从钱先生晒出的抓拍照片来看,他的驾驶姿势其实挺规范的。这也是让他最困惑的地方:“就这也罚?是不是有点‘一刀切’了?”
钱先生还特意强调,自己不抽烟,车里也没有烟雾,要是交警把这当成开车抽烟来罚,那也太荒唐了。
针对这事儿,不同的交通管理部门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无锡宜兴市交通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态度很明确:“不管是叼牙线、叼牙签,还是嚼口香糖,都妨碍正常驾驶。”就算交通法里没明确说不能叼牙线,这行为照样违反交通法。
可记者拨通江苏省交通事故报警热线时,得到的答案却反过来了:“只要手没离开方向盘,正常开车的话,我觉得不算违法啊。”
官方回应都不一致,也能看出来,实际执法的时候,大家对“妨碍安全驾驶”这个说法的理解和认定,还存在不少模糊的地方。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通行规定的,会被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法律条文不可能把所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都列全,所以才会有“驾车时有其他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这种“兜底条款”。
之前像开车抽烟、吃东西、低头捡东西这些明显影响安全的行为,都常被认定为“妨碍安全行车”而被罚。这些行为的共同点就是,都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影响驾驶操作。
其实判断标椎不光看手在不在方向盘上、眼睛看没看路,更重要的是注意力有没有完全放在开车这件事上。
开车可是个得全神贯注的活儿。研究都说了,分心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比酒驾还危险。
嘴里叼着牙线棒,看着没啥事,其实藏着不少风险:
一来可能分散注意力,让你对路上的情况没那么警觉;
二来要是车子突然颠一下或者紧急刹车,牙线棒说不定会戳伤口腔或喉咙;
三来万一牙线棒掉在座位底下,驾驶员本能地弯腰去捡,那车子可就完全失控了。
其实全国各地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故——有人弯腰捡手机撞了护栏,有人低头点烟追尾前车,还有人边开边调导航冲进了人行道。
这些血的教训,就是交通法规要严格管着驾驶行为的原因啊。
除了叼牙线棒,还有哪些日常行为可能被认定为妨碍安全驾驶呢?
开车吃东西——尤其是那些容易掉、还得用双手摆弄的食物;
开车化妆——不少人爱在等红灯时“抢时间”补妆;
和乘客过度互动——回头跟后排乘客聊天、转身照顾孩子啥的;
边开边设导航——车子行驶的时候操作导航设备。
这些行为的共同点,都是在跟驾驶抢注意力,大大增加了事故概率。
钱先生的遭遇被媒体报道后,网友们立马炸开了锅。
一部分网友支持处罚:“交通安全可没小事,今天叼牙线,明天可能就叼别的了,标准必须统一!”
也有不少网友替钱先生鸣不平:“这罚得也太离谱了吧,难道开车连嘴巴都不能动了?”“要是这都算违法,那开车嚼口香糖、唱歌是不是也得罚?”
还有网友想得更深:“关键不是叼了啥,是真的影响安全驾驶了吗?执法得有明确标准和证据,不能光看一个动作就罚啊。”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不管是无锡宜兴交通指挥中心的严格解读,还是江苏省交通事故报警热线的宽松理解,核心都是想提醒每一位司机:手握方向盘,就得多一份责任——对自己、对乘客,还有对路上其他人的安全负责。
素材来源:华商报大风新闻【文内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