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定调“油电共进”:油车销量涨135%,电车围剿咋就破功了?
作者:樱桃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7 23:05:04 阅读量:0

最近车圈的风向变了——前两年还喊着“油车要被淘汰”,2025年9月油车销量直接干到100万辆,连续4个月同比增长;另一边,电车的“围剿节奏”突然慢了下来。这不是“油车回光返照”,是政策、需求、技术三个层面的逻辑全变了。今天把这事儿说透:油车为啥突然回暖?电车的问题出在哪?普通买车的该咋选?

一、先搞懂:“油电共进”不是“放弃电车”,是“不搞一刀切”

之前政策是“猛推电车”,现在提“油电共进”,核心是两个现实:

1. 很多人还是离不开油车:比如跑长途的货车、冬天零下30度的东北,电车的续航和充电还是跟不上;

政策定调“油电共进”:油车销量涨135%,电车围剿咋就破功了?-1

2. 油车也能“低碳”:现在的混动油车,油耗比10年前的纯油车低50%,排放也达标——不是只有电车才算“环保”。

所以政策转向“油电都支持”:油车升级混动,电车补基建短板,这才是“实用主义”。

二、油车销量暴涨13.5%,靠的是“3个真优势”

油车能回暖,不是“消费者念旧”,是真解决了用户的痛点:

1. 混动技术把“油耗降下来了”

现在的“插混油车”,纯电模式能跑100公里(市区通勤不用油),长途用油油耗才4个油——比纯油车省一半,比电车没续航焦虑。

比如某款插混SUV,去年卖了20万辆,今年前9个月卖了45万辆——用户买的是“既省油又不用等充电”。

2. 价格“打下来了”

以前油车比电车贵,现在反过来了:

• 电车因为电池涨价,入门款普遍涨了2万;

• 油车为了抢市场,直接降3万——比如某合资油车,以前15万起,现在12万就能提车。

对普通家庭来说,“省3万”比“省电费”更实在。

3. 加油比充电“方便10倍”

现在高速上加油10分钟搞定,但充电得等1小时——跑长途的司机、急着用车的家庭,还是选油车。

更关键的是“冬天不趴窝”:东北冬天零下20度,电车续航打5折,但油车照样能跑——这是“刚需”,不是“偏好”。

三、电车的“围剿破功”,问题出在“3个硬伤”

电车不是不行,是现在的短板刚好被油车抓住了:

1. 续航焦虑“没真解决”

现在电车续航标600公里,但冬天开空调、高速跑120码,实际只能跑350公里——跑长途得算着充电桩的位置,太折腾。

而油车加一次油能跑800公里,不用看“充电桩地图”。

2. 充电基建“跟不上销量”

2025年电车销量破800万辆,但充电桩只增加了120万个——很多小区装不了充电桩,车主只能去公共充电桩排队,高峰时得等2小时。

反观加油站,全国有12万座,出门就能加——这差距不是短时间能补上的。

3. 电池保值率“太低”

电车开3年,保值率只有50%(比如20万买的电车,3年后卖10万);油车开3年,保值率能到70%——对换车频繁的人来说,油车更“省钱”。

四、现在买车,选油车还是电车?看这2个场景

不用纠结“谁取代谁”,看你怎么用车:

场景1:市区通勤+偶尔短途——选电车

• 每天开50公里以内,家里能装充电桩,选电车:电费比油费省一半,保养也便宜;

• 优先选“续航500公里以上”的,冬天也能跑300公里,够用。

场景2:长途多+冬天冷——选插混油车

• 经常跑高速、住在北方,选插混油车:市区用电省,长途用油没焦虑;

• 别选“纯油车”,选“插混”——既省油又能拿绿牌(部分城市)。

五、最后:“油电共进”是好事,用户不用再“二选一”

以前买车是“要么油车要么电车”,现在有了插混、增程,能“两者都要”——这才是政策的目的:让用户选适合自己的,不是“强制选某一种”。

油车不会消失,电车也会继续发展,最终受益的是普通消费者:能选的车更多,价格更便宜,用车更方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