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TCO低到1/10,中产家庭的钱包,比舆论更诚实?
10月车市像被劈成了两半——乘联会说1—26日乘用车零售同比跌7%,新能源却集体破纪录:零跑70289台领跑,极氪体系61636台,小鹏、蔚来都破4万,连北汽新能源都涨了112%。一边是燃油车的冷,一边是新能源的热,差距比夏天的空调房和户外还大。
前几个月网上骂纯电的帖子铺天盖地,有人说“二手卖不上价”,有人怕“冬天续航打对折”,还有人吐槽“极端情况车门打不开”。结果呢?10月销量反而创了新高。为什么?因为用户算的是“每月花多少钱”,不是“三年后卖多少钱”。
每天通勤60公里,油车月油费740—845元,纯电才118—158元;保养方面,油车年均1500元,纯电才300—400元。这账谁不会算?就像你买奶茶,有人说“喝多了胖”,但架不住它比咖啡便宜一半,你还是会买。

有博主算过,纯电的全生命周期成本(TCO)比燃油车低30%以上,就算二手残值低,回来。舆论的嘴像弹簧,用户的钱包像秤砣——骂归骂,买归买。

燃油车的主战场,被新能源抢了——20万以下的车,才是真的“香饽饽”
20万以下,现在新能源把这地盘抢了。1—9月纯电销量里,微型(A00)和小型(A0)车合计214.94万辆,同比增长57.1%,占了纯电总9.4%;而A/B/C级纯电增速才23.9%。也就是说,销量的最大增量来自更便宜的车。

零跑为什么能领跑?因为它覆盖了从几万到20万的价格带,“平台化+把规模做起来,价格和交付效率互相强化。极氪和领克卖20万以上,但人家是“量价齐升”,用平台成本摊薄了硬件投入,所以能维持品牌溢价。
传统车企的子品牌比如深蓝、奕派、北汽新能源,用强供应链与渠道效率,跑出了3—4万/月的“规模化性价比”。这就像菜市场里的白菜,以前大家买普通白菜,现在有了有机白菜,但普通白菜还是卖得最多——因为便宜,能吃饱。
纯电的“短板”,其实已经补得差不多了——技术和补能,让焦虑变“无所谓”
负面舆论里的“极端情况”,其实是小概率事件或者已经改善的问题。比如充电焦虑,现在800V高压平台、超快充成了主流,10分钟能充300公里,家充晚上插着早上就满了;续航方面,磷酸铁锂+高能密度电池,冬天衰减比以前少多了;车门问题,各大品牌都系统,小概率事件根本影响不了大局。
“超快充+大电池+长续航”成了主流,充电焦虑缓解了。这就像你以前怕手机没电,现在有了快充和大电池,出门根本不用带充电宝——那些“焦虑”,其实已经不是问题了。
10月的销量,其实是用户用钱包投票——性价比才是硬道理。舆论骂得再凶,不如每月省的钱实在;燃油车跌得再惨,不如新能源卖得便宜好用。
会不会继续涨?看看各大主机厂的新平台和快充网络,应该会。但有个问题:当所有品牌都做性价比,谁能做得更极致?比如零跑的规模效应,蔚来的多品牌梯度,传统车企的供应链效率,谁能笑到最后?等着看明年的销量吧。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