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广州车展,合资品牌都在积极“自救”
作者:樱桃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3 22:51:18 阅读量:0

2025广州车展逛完之后,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曾经躺赢的合资品牌,如今都在努力“自救”,推出的新车不再是简单换个壳、加个大屏的敷衍升级,而是实打实补短板,要么抱上中国科技巨头的大腿,要么跟本土伙伴深度绑定,曾经的高傲姿态已经不复存在。

毕竟数据摆在那,2025年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仅7.4%,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55%骤降至32%,再不发力真要被市场甩在身后了。

2025广州车展,合资品牌都在积极“自救”-1

把华为、小米搬上车,补齐智能短板

以前总吐槽合资车机是“老年机”水平,现在这种认知则被彻底打破,核心玩法就是“跨界组队”。比如东风日产,这次的动作就不小,不仅带来了首款插混车型N6,还把华为鸿蒙座舱塞进了天籁里,推出天籁・鸿蒙座舱版,上市价格为12.99万-15.79万,拿出了较大诚意,不知道大家会不会买账。

实际体验下来,鸿蒙座舱5的表现依旧出色,15.6英寸2K大屏操作丝滑,语音响应说完就能执行,连调节座椅这种操作都几乎零延迟。作为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它把“油电同智”玩明白了,既保留了天籁标志性的大沙发座椅和舒适底盘,又补上了智能化的短板,对看重实用性的家庭用户来说很有吸引力。

广汽丰田更狠,铂智7直接搞了个“华为+小米”双buff。不仅有华为鸿蒙座舱5和DriveONE电驱系统,还接入了小米“人车家”生态,下车前喊一句就能打开家里的空调,这种全场景体验以前只有新势力能提供。

智能驾驶方面搭载了Momenta的端到端大模型,城市和高速的高阶辅助驾驶都能覆盖,再加上15万左右的起售价,把合资车的智能门槛拉到了新高度。

燃油车也没躺平

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想换电车,合资品牌也看清了这点,开始给燃油车的智能化“补课”。大众和卓驭科技合作的辅助驾驶系统,就是专门为燃油车打造,2026款帕萨特Pro、途观L Pro、揽境等车型都能选装,顶配免费、选装只要5000元,性价比相当高。

这套系统最贴心的是“人机共驾”理念,高速上能自动导航变道、智能避障,上下匝道时还会自动调节车速过弯,就算你临时干预变道,它也不会直接退出功能,而是重新规划路线。不依靠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仅凭双目摄像头就能实现360°感知,对燃油车用户来说,花小钱就能得到省心的辅助驾驶,确实很有吸引力。

别克的至境L7也采用了类似路线,搭载了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智能驾驶的决策逻辑更贴合中国人的驾驶习惯。而它的新能源旗舰MPV至境世家,则盯上了健康需求,首发的“五恒”健康座舱(恒温、恒湿、恒氧、恒洁、恒静)能智能调节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等,精准击中商务和家庭用户的痛点。

放下身段,借本土力量加速转型

如果说科技联名是“临时组队”,那平台合作就是“深度联姻”。比如马自达终于想明白了,和长安汽车合作推出了基于EPA平台打造的首款SUV——EZ-60,摆脱了以往“小众冷门”的标签,平台技术更贴合中国市场的路况和用户需求。

这种合作不是简单的技术授权,而是从商品企划到开发验证的全流程协同。就像广汽丰田已经放权让中国首席工程师主导下一代汉兰达、赛那等核心车型的开发,不再照搬海外版本,而是精准对接中国用户的需求,铂智3X上市后能稳定月销破万,就是这种策略的最好证明。

其实合资车的核心优势一直都在,扎实的机械素质、靠谱的品控和多年积累的口碑。以前输在反应慢、不了解中国用户需求,现在放下身段,主动拥抱中国科技,和本土供应商合作,总算是找对了自救的方向。

不过,这种跨界合作还需要时间验证,比如鸿蒙座舱在燃油车上的长期稳定性、不同生态系统的适配流畅度,都是用户后续会关注的点,但至少从广州车展来看,合资车已经主动跳出舒适区,开始寻求改变。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好事。以后选车不用再在合资品质和智能体验之间纠结,15万左右就能买到合资大厂出品+科技配置丰富的车型,选择权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