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本田这几年过得不太顺,2020年还能卖出85万多辆车,在合资品牌里排前三,到2024年却只卖了42万辆,销量差不多掉了一半,今年10月一个月才卖2.89万辆车,比去年还少了一成多,上半年总共不到15万辆,跌了近四成,这种下滑也拖累了本田全球的利润,一季度净利润少了5000万元,全年的利润预期也被调低了超过二十个百分点。
他们想靠电动车来改变局面,今年6月推出了一款叫做S7的纯电SUV,价格在26万到31万之间,说是要跟特斯拉Model Y比较一下,结果大家发现它的续航能力并不出色,620到650公里,比小鹏G6和比亚迪唐EV都要短很多,充电速度也比较慢,别人半小时就能充满,它得花上将近一小时,更让人失望的是,连智能驾驶功能都得另外花钱买,高速领航和自动泊车加起来要1.4万元,而且这个服务只提供五年时间,这样的做法现在很难吸引消费者了。
上市刚一个月,S7就撑不住了,直接降价六万块钱,起步价变成十九点九九万,还送两万元权益,到了八月又降三万块,员工内部价、置换补贴全都加上去,可销量还是没什么起色,从四月到八月连续五个月每月卖不到一百台,九月总算增加到四百台,但和小鹏G6的将近四千台一比,连人家零头都赶不上,用户看到这种操作心里就开始打鼓,刚买完就降价,以后会不会接着再砍价,信任感就这样慢慢磨没了。

工厂也跟着缩减规模,去年底关掉一个年产二十四万辆车的工厂,改成新能源生产线,自动化水平提高了,用的人就少了很多,当时传闻要裁掉两千名员工,公司解释说是为了提高效率,今年九月管理层大幅调整,原来的副总调离岗位,换上了从东风猛士过来的曹东杰,他的任务很清楚,就是做出让中国消费者愿意花钱买的车,这话听起来很直接,但做起来其实挺不容易。
其实东风本田不是孤例,整个日系合资品牌都在犯一样的错误,过去他们靠着省油、耐用、保值这些特点吃饭,现在这些优势已经不太管用了,新能源时代大家比较的是智能驾驶、价格和补能速度,消费者不再关心车子是哪个国家的牌子,只在乎开起来感觉爽快、买得划算,像S7这款车,从定价到功能设计还带着燃油车时代的思路,把功能拆开来卖,价格往高里抬,以为品牌老就有溢价空间,但现在的小鹏、极氪、比亚迪早就把智能驾驶做成标配,甚至能做到从车位自动开到另一个车位,而S7还在对高速辅助功能收取年费,用户自然不愿意接受。
我身边有几位朋友原本打算买S7,看过配置和价格之后都转向国产车了,有人买了小鹏G6,说只用一半的钱,体验反而更好,还有人选了唐EV,觉得性价比很高,售后也放心,不是他们不喜欢日系车,而是日系车没有给出让人动心的选择,以前大家认为买日系等于靠谱,现在觉得选国产更划算,这种变化来得太快,很多老品牌还没跟上节奏。

东风本田现在最烦恼的,不是车子卖不出去,而是不知道怎样重新获得用户的认可,降价只能解决短期问题,无法改变长期局面,如果产品思路不做调整,就算更换再多高管也起不到作用,现在的用户已经变了,市场环境也在变化,但一些合资品牌的态度还是老样子。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