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两周跟所有电池厂商老板都喝过酒了!”2025年11月6日晚,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的一番感慨,道出了当下新能源车企的焦虑。蔚来、理想、小米、问界等多家车企的采购人员,扎堆前往宁德时代总部销售办公室“堵门”,只为锁定稀缺的电池产能。
来源网络
这场抢电池大战的直接诱因,是2026年1月1日起即将实施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调整。政策将从“全免”变为“减半征收”,消费者为节省1万-1.5万元购车成本,纷纷扎堆年底提车,倒逼车企冲刺四季度交付量。紧缺的电池主要是宁德时代能量密度≥300Wh/kg的高镍三元锂电池,广泛应用于3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像蔚来ES8、理想i8、小米SU7 Ultra/Max等爆款车型都依赖该电池。
当前电池产能已逼近极限。宁德时代10月产能利用率超过90%,接近满产状态。储能电池需求爆发式增长,占其出货量的20%,进一步挤压了动力电池的产能空间。部分二线电池厂商的产线甚至超负荷运转至110%,仍难以填补缺口。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供需失衡:高端车型需求超预期,小米SU7、问界M9等新车上市即爆单,原产能规划严重不足;南美、中东的储能订单已排至2026年Q2,宁德时代年中调整材料采购侧重,加剧动力电池供给紧张;电池厂商需提前3个月锁定原材料的T+3模式,让短期扩产成为难题。

来源网络
这场产能危机正在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宁德时代优先保障“全线搭载其电池且出货量大”的车企,合作松散的品牌则面临供应紧张。比亚迪凭借自产刀片电池凸显优势,外供比例增至20%,为特斯拉储能、小米SU7等提供支持。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二线电池厂的优质产线被预订一空,但技术规格仍难替代宁德时代的高端产品。车企加速技术替代,神行Plus磷酸铁锂电池(续航1000km+4C超充)、钠锂混搭电池(耐低温-40℃)成为新选择,智己LS9搭载的宁德时代“骁遥超级增程电池”就是典型案例。

对消费者而言,直接影响便是提车周期延长,3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交付普遍延迟。为留住客户,小米、理想等16家车企推出“跨年购置税补贴”,承诺承担消费者的税差损失。这场“堵门抢电池”事件,本质是政策窗口期与高端需求爆发叠加的短期资源争夺,既凸显了宁德时代在高端电池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也暴露了部分车企供应链韧性不足的问题。
来源网络
政策退坡是行业发展的必然,它倒逼车企从“政策依赖”转向技术核心竞争。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比如自研电池、二供布局,正在成为车企的核心竞争力。短期来看,宁德时代海外基地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投产,但无法缓解当前缺口,且过度扩张可能导致2026年车市降温后出现产能闲置风险。长期来看,行业洗牌将加速,头部车企凭借规模优势锁定资源,中小车企的生存压力会持续增大。

市场的热度终会回归理性,政策红利退去后,真正的技术比拼才刚刚开始。对车企而言,这场危机是警示,更是构建更稳健供应链的契机;对消费者来说,不必为赶政策末班车盲目跟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选择。你是否在年底扎堆提车的队伍中?面对提车延迟和车企补贴,你会如何选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