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搁置近二十年的专利,让丰田、本田、比亚迪和理想等车企巨头纷纷卷入混动技术的洪流,最终撬动了整个汽车产业的格局。
1997年,当丰田推出第一代普锐斯时,整个汽车行业一片质疑。这辆油电混合车,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生产的混合动力车,更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技术时代。
很少有人知道,这项革命性技术的起源,竟可以追溯到一位因石油危机而饱受排队加油之苦的乌克兰移民。

在汽车产业的漫长演进中,混合动力技术的故事比大多数人想象的更为久远。油电混动汽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6年8月,当时世界第一辆油电混动车已经问世。1900年,斐迪南·保时捷就研制成了第一辆混合动力汽车的原型车Semper Vivus。

1920年1月,第一辆充电汽车问世,美国新泽西州的发明家在早期混动汽车设计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将电动马达直接安装在后轮轴上,车辆滑行时发电机能直接为蓄电池充电。然而,当时技术不成熟且成本高昂,混动车在随后几十年里并未成为主流。

混动技术的真正转机是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油价暴涨让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主要工业国都出现了经济衰退,也迫使汽车制造商重新思考动力系统的未来。
02 专利战争:一家公司如何薅了全球车企的羊毛1978年,一位名叫Alex Severinsky的前苏联乌克兰人移民到了美国,这位天才对汽车发展具有敏锐的前瞻性,申请了一大堆关于混动技术的专利,并成立了Paice公司。
Severinsky组建了一张错综复杂的混动“专利网”,把自己能想到的技术型式都申请了专利,然后静候各大车企“自投罗网”。
上世纪90年代,当丰田和通用等公司开始重视并研发混合动力时,Paice公司果然找上门了它起诉丰田侵犯了其在1992年申请的US5343970专利,该专利提出了发动机和电机向汽车车轮提供转矩的方法。
丰田虽然委屈,但最终在扯皮拉锯了五六年后选择与Paice达成和解,并赔了一大笔钱。
同样的故事也在本田推出i-MMD系统后重演。Paice公司起诉本田侵犯了其USP6209672专利,该专利提出了含离合器的双电机串并联混动结构。同样地,本田最终也与Paice达成了和解,并支付了巨额赔偿金。
03 技术分岔:丰田与本田的两条不同道路随后汽车行业在混合动力领域开始分化为两大技术阵营。
丰田选择了以行星齿轮组为核心的功率分流路径,并在1997年推出了首款混动车型普锐斯。丰田的THS系统采用“削峰填谷”的控制逻辑,以发动机驱动为主,电机补足发动机效率不足的部分。
丰田将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描述为“削掉发动机过剩的性能用于充电,然后将储存的电力用于车辆驱动,填补发动机效率不足的部分”。
普锐斯在2004年推出第二代,以不错的驾驶体验和出众的省油效果大获成功。至2009年初,仅在美国,丰田就卖了超过60万辆Prius。
丰田也利用专利堵住了其它车企几乎所有实现混动的路线,面对丰田庞大的专利壁垒,技术宅的本田无奈选择了另一条路线——电混系统。2013年,本田推出的i-MMD系统只有三种工况:EV模式、混动模式(发动机发电带动电机驱动)和发动机直驱模式。
与丰田复杂的机械工况种类相比,本田的系统更为简洁,市区基本就是发动机只发电,仅在85km/h以上发动机才会介入直驱。
本田突破性的于弱化了发动机的直驱作用,因此可以用更小排量的发动机,配备更大的电机。以雅阁混动为例,它使用2.0L自吸发动机,而凯美瑞混动则是2.5L的发动机,两者综合油耗相差无几,但雅阁混动因配备更大电机,起步更快,更接近纯电车型。
04 中国力量: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艰难历程在中国,混动技术的故事则是一部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奋斗史。
比亚迪是中国混动技术的先行者。2008年,比亚迪推出了首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动汽车F3DM,首次采用了串并混联的结构。多数时候采用串联结构,即发动机发电,电机驱动;少部分时候是并联结构,发动机与电机同步驱动。
早期的F3DM技术架构与现在的DM-i系统最大的不同,是离合器的位置处于发电机之后,高速直驱的时候发电机空转。
这条路线控制技术太过复杂,用着就问题不断,再加上当时缺乏开发高效率发动机的技术,最终产品基本没有竞争力。
比亚迪随后转向了德系车才用的并联路线,当时著名的“5 4 2”战略就是在这一时期提出的,车辆加速可以突破5秒。这在当时是非常牛逼的一个记录!
唐DM最低售价:14.18万起最高降价:4.10万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3.90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31万车友热议二手车1.98万起 | 472辆2020年,比亚迪推出DM-i系统,人们惊讶地发现其工作原理与本田i-MMD惊人相似。
当时网络热炒比亚迪抄袭了本田,但也有人指出DM-i继承的是十多年前F3DM的技术,与本田并无瓜葛。那么,实际上从技术原理来看,比亚迪和本田属于哥俩,也就是说来源于美国Paice公司的专利,不过2019年时,美国这个专利保护期已过。
差不对相同的时间,比亚迪DM-i系统上市后,长城DHT与吉利的雷神混动也先后上市,传祺和五菱的新混动系统也随之而来。这些技术实际上也来自美国的Paice公司过期的专利。区别就是变速箱实现的方式和档位多少的区别。
05 增程崛起:理想汽车的差异化路径同时,理想汽车主导的——增程式电动车也开始上市,理想ONE取得了巨大成功。
仔细剖析理想的增程系统,其核心依然是一个驱动电机加一个发电机的模式。这套系统本质上可以看作是Paice基础专利的一个“简化变种”。它保留了串联结构的基本框架,但通过去除复杂的离合器结构和发动机直驱路径,大幅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
虽然在某些高速工况下可能牺牲部分效率,但换来更高的可靠性以及更纯粹的电驱动体验,精准地满足了其目标用户的需求。当看到了理想汽车的成功以后,国内曾经怒喷“脱裤子放屁”没技术的传统车企也开始纷纷加入增程阵营。到目前国内已经有20多家车企设计自己的增程车。
2025年8月,关于理想汽车增程L系列即将迎来大换代的消息引发热议。据透露,新一代理想L系列将聚焦“大电池、强快充、新动力”三大核心升级,不仅标配电池容量提升至73度,顶配车型更将搭载93度电池并支持5C快充。这种“大电池小油箱”的设计思路,标志着增程式技术正在向更符合用户实际使用场景的方向演进。
06 技术融合:混动世界的未来之战随着混合动力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各类技术路线正在从分歧走向融合。
2019年,Paice公司的核心专利过了20年保护期。这恰如一道分水岭,之后国产混动技术迅速崛起,似乎家家都在一夜之间打通了任督二脉。吉利、长城、传祺等厂家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混动系统。
如今,以丰田为主的“油混”系统,已基本被市场边缘化。哪怕丰田已经放开专利,加工难度高、控制复杂这些天然的壁垒,同样也阻碍了大家进入。
而以本田、比亚迪乃至理想、华为为首的“电驱”派,正逐渐占据市场主流。无论是插混还是增程,其核心逻辑都趋向于让发动机更多地专注于发电,让电机更多地负责驱动。并且不断有新的厂家入局,声势正在不断壮大。
从Paice公司最初专利申请到丰田THS,再到本田i-MMD、比亚迪DM-i以及理想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技术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如今,中国品牌已在混动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比亚迪的DM-i系统更是将混动车型价格拉至普通消费者可接受的范围。
回头看,世界上只有两种混动——一种是丰田,一种是其他。只是这一次,丰田面对的已不是单个对手,而是整个混动世界。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