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一直在纠结换车,家里人口多,平时既要满足市区通勤,又得应付节假日的长途出游,纯电车的里程焦虑始终让我放不下,燃油车的油耗又实在不划算,所以把目光锁定在了增程车型上。前阵子刚好赶上 AION i60(图片|配置|询价) 增程版的试驾活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体验了一番,这台车的表现让我对增程车有了新的感受。全程仅分享真实的驾驶感受和实测数据,给正在选车的朋友们一个参考。
AION i60最低售价:10.98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暂无懂车实测暂无车友圈1446车友热议二手车暂无外观方面,这车的外观很对我的胃口,被称作 “星球美丽的 A 级 SUV” 确实有其道理。它的前脸设计辨识度较高,高大方正的造型,横平竖直的线条,看着稳重踏实,大家口中的 “国泰民安脸”,确实很形象。中间的贯穿式前大灯形状有点像 “门” 字,晚上点亮后效果亮眼,就像给车头勾勒出了一道精致的轮廓,远远看去既大气又有质感,仿佛构筑起一道稳固的 “幸福之门”,寓意着驶向美好的生活,这种设计还挺有温度的。
车身侧面的比例协调,方正的轮廓搭配宽体车身,完全没有紧凑级 SUV 的局促感。它的头高比是 1:2.5,尾高比是 1:3,头身比达到了 1:4,和不少豪华旗舰 SUV 的比例相近,所以视觉上才会这么舒展。我试驾的这台是暖绒金配色,属于温柔的 “家乡色温”,在不同光线下会呈现出细微的质感变化,既不张扬又有辨识度。除了这个颜色,还有星河蓝、极地白、海萤灰、夜影黑和全息银(黑顶银色车身)可选,不管是喜欢低调还是亮眼风格的消费者,应该都能找到合心意的选择。

车漆的质感值得说道,摸上去顺滑细腻,没有粗糙的颗粒感。它采用了 3C2B 豪华车型的涂装工艺,比同级车型多了两道涂层,车漆膜厚达到 30 微米,所以光泽度较好,而且能双倍抗氧化抗 UV,长期使用不易褪色。我特意观察了车身的接缝处,处理得较为匀称,开关车门时能听到沉闷的声响,能明显感觉到工艺的扎实度。

打开车门,内饰的氛围让人放松。我这台试驾车的内饰是燕麦奶白配色,还有暖绒浅棕、大溪地灰两种颜色可选,都是自然疗愈的色调,营造出温馨的居家氛围。内饰的材质用料实在,经常接触的地方都用了软性包裹,摸上去细腻亲肤,没有廉价的塑料感。我身高 178cm,调整好主驾驶座椅后,头部还有一拳多的空间,不会觉得压抑;后排的腿部空间也充裕,膝盖离前排座椅还有两拳多的距离,就算是身高 180cm 的乘客坐进去,也不会觉得局促。整个座舱的设计简洁大方,功能分区清晰,操作起来顺手,一家人出行时,这种舒适的内饰氛围能让旅途更惬意。
再说说这台车的核心部分 —— 增程技术。之前我也开过不少增程车型,常被三个问题困扰:亏电时油耗飙升、动力明显衰减、噪音和振动让人难受。这次试驾 AION i60(品技术) 增程版,发现它在这三个方面的表现有明显改善,确实能缓解不少增程车的使用痛点。
先说说大家关心的亏电油耗问题。AION i60(用车口碑) 增程版搭载了一台 1.5ATK 发动机,采用了火山型燃烧系统,专门负责发电。这台发动机的电驱综合效率能达到 90.5%,每消耗 1 升汽油就能发电 3.73 度,能看出厂家在发电效率上做了不少优化。

实际驾驶中的油耗表现超出预期。它的度电里程是 7.2km/kWh,官方给出的亏电油耗是 5.5L/100km,这次试驾我特意做了实测。我从市区出发,先在城市道路行驶了 50 多公里,然后上高速跑了 100 多公里,最后再走郊区小路返回,全程 220 多公里,去的时候是满电状态,回来的时候电量已经降到 20% 以下,完全进入亏电模式。全程开着 24℃空调,听着音乐,偶尔还会给手机充电,最后计算下来的平均油耗刚好是 5.5L/100km,和官方数据一致。按照当前的油价计算,每公里的成本也就 4 毛多,比很多燃油车节省,就算长期亏电行驶,经济压力也不会太大。
更智能的是,它配备了全域 AI 能量管理系统,能提前规划能耗最优的行驶路线和策略,完全不用手动干预。比如在高速上行驶时,系统会根据路况、车速和电池电量,自动判断什么时候让增程器发电,什么时候用电池供电,还会在恰当时机以合理功率给电池补电,让整套系统始终处于高效运转状态。遇到红灯减速或者下坡的时候,AI 能量回收功能会自动介入,把本来会浪费的动能转化为电能,按需给电池 “充电”,既减少了刹车磨损,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开着这台车,不用像开纯电车那样刻意找充电桩,加油、充电都可以,长途出行也不用担心里程焦虑,这种无拘无束的驾驶感受很舒适。
AION i60最低售价:10.98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暂无懂车实测暂无车友圈1446车友热议二手车暂无再说说动力表现,这是很多增程车的短板,一旦亏电就容易出现 “光吼不走” 的情况,但 AION i60 增程版没有这个问题。它的增程器平台最高持续发电功率能达到 85kW,就算是亏电状态,也能为电驱系统提供充足的电力,让动力不会出现明显衰减,满电和亏电状态下的驾驶感受差异不大。它的电驱功率是 180kW,日常市区通勤时,起步平顺,油门响应及时,轻轻踩一下就能感受到动力输出,完全没有顿挫感;在高速上行驶时,深踩油门超车,动力随叫随到,推背感明显,整个超车过程干净利落,不拖沓。
我还特意做了一个小测试,在亏电状态下,从 60km/h 加速到 120km/h,整个过程顺畅,动力输出持续且线性,没有出现动力中断或者衰减的情况。之前开某些增程车,亏电时加速会明显变慢,油门踩下去半天没反应,而 AION i60 增程版不管是起步、加速还是超车,都能提供稳定的动力支持,开起来很有信心。就算是满载五个人,再加上后备箱的行李,动力表现也没有明显变化,高速上超车依然轻松,基本可以覆盖家庭日常出行和长途自驾的使用场景。
最后说说噪音和振动的控制,这也是 AION i60 增程版的一个优势。很多增程车在增程器启动时,会产生明显的噪音和振动,影响驾驶体验,但这台车在这方面的表现值得肯定。它拿到了中汽研 “静音之星 AAA” 证书,怠速充电时车内噪音只有 40dB,比翻书的声音还小。我特意在服务区做了测试,把车停好后让增程器启动充电,坐在车内几乎听不到发动机的声音,只有特别仔细才能察觉到一点点动静,有时候甚至会忘了增程器正在工作。有一次我在车内午休,增程器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但我完全没有被噪音打扰,睡得很安稳。
除了静音效果好,它的平顺性也不错。它采用了发动机黄金悬停控制技术,发动机启停的噪音差小于 1dB (A),启动抖动降低了 70%,停机抖动降低了 55%,发动机启停车内振动只有 0.08m/s²,低于人体可感知的振动幅度(≤0.1m/s² 振动不易感知)。实际体验中,发动机启动和停机的时候,几乎感觉不到抖动和噪音,就算是在安静的车厢里,也不会被突然的声响影响。在高速上以 120km/h 行驶时,车内噪音也只有 68.3dB,聊天、听音乐都不用刻意提高音量,后排的家人就算小声说话也能听得清楚。这背后是厂家一系列的优化措施,比如转速与整车模态避频、优化线束管路传递、增加悬置隔振等,正是这些细节的打磨,才带来了出色的 NVH 表现。
安全性方面,它搭载的弹匣电池提供了较好的安全保障,这种电池经过了针刺、枪击测试都不会起火,就算拧成麻花也能正常使用,还提前 1 年满足了新国标,至今已经累计行驶 500 亿公里,没有出现过自燃情况,开着这样的车出门,心里比较踏实。
空间实用性也很强,它的舱内有效使用长度超过 3 米,虽然是 A 级 SUV,但空间表现不逊色于 B 级车,号称 “5 人 8 箱大衣柜”。这次试驾我特意找了 8 个 20 寸的行李箱,后备箱轻松就装下了,而且还留有一些剩余空间,平时一家人出游,带再多行李也不用担心放不下。后排座椅放倒后,空间还能进一步拓展,偶尔需要拉点大件物品也方便。
科技配置方面,它搭载了广汽 GSD 驾驶辅助系统,车身配有 6 个相关的小灯,行驶时会根据路况给出相应提示,比如跟车太近、变道有风险时都会及时预警,对于新手来说很实用。还有一些贴心的小设计,比如同级少有的车外投影仪,平时露营的时候可以在帐篷上放电影,就像移动的户外 IMAX,营造出不错的氛围;主驾有专用的手机支架安装底座,副驾有磁吸仪表板,平时放手机、挂小物件都较为方便,这些细节设计能看出厂家对用户需求的关注。
最后说说价格和相关权益。这台配置全面的车型,有着 20 万级别的产品力,预售价格为 12.68 万元起,从配置和价格的匹配度来看,表现较为均衡。目前预售阶段,支付 99 元可享受三重订车权益,具体包括:第一重是定制礼,赠送 4 个定制头枕,摸上去舒适轻盈,材质细腻亲肤,弧度贴合颈部曲线,平时开车时靠在上面,能缓解颈部疲劳,长途驾驶更舒适;第二重是养护礼,包含免费洗车、消毒、四轮定位等服务,还有价值超千元的车衣车膜升级、打蜡、划痕修复抵扣券;第三重是升舱礼,免费升级 11 扬声器的 ADiGO Sound 音响,音质较好,听音乐、看电影时能带来沉浸式听觉体验(纯电最低配车型不可享第三重权益)。
总的来说,这次试驾 AION i60 增程版的体验不错。它在增程技术上改善了传统增程车的三大痛点,亏电油耗低、动力衰减不明显、噪音振动控制出色,实测数据真实可靠;外观设计大气,“国泰民安脸” 有辨识度,车漆和内饰质感较好;空间实用,安全性有保障,还有不少贴心的科技配置;从价格来看,12.68 万元起的预售价格搭配相关权益,有着不错的配置价格匹配度。
如果你正在挑选适合家庭使用的增程车,既想要电车的平顺安静、低油耗,又不想有里程焦虑,还希望颜值高、空间大,那么 AION i60 增程版可以纳入选车清单,亲自试驾感受会更直观。它将于 11 月 17 日正式上市,有购车计划的朋友可以多了解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