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这是2025年1-7月中国新能源车在欧盟上牌量的占比;拆开看,每10辆里就有4辆装着四维图新的导航大脑,而它们的核心算力来自一颗指甲盖大小的国产芯片——杰发AC8015。德国《明镜》把这条新闻做成封面标题:中国芯片让交车周期从12周砍到3周,欧洲消费者第一次为“Madein China”排队,不是买iPhone,是买汽车心脏。
故事从一辆电动摩托开始。6月的一个周四,雅迪在阿姆斯特丹发布全球首款搭载AC7840x的两轮车,带ADAS预警、厘米级定位,售价3999欧元。
官网倒计时结束,2万台库存59分36秒清零,服务器直接把“售罄”挂成横幅。
后台数据更夸张:下单IP73%来自德国、法国城市白领,他们买来不是送外卖,是通勤——欧洲油价飙到2.3欧/升,两轮车突然成了“中产新玩具”。

这颗AC7840x,其实就是汽车芯片的“弟弟”。

杰发把座舱芯片的架构砍一刀功耗、留一把算力,塞进两轮车仪表盘,成本比2024年降了37%,功能却从“码表”进化成“小特斯拉”。
东南亚经销商最懂套路:把摩托车仪表盘直播拆机,屏幕里跑的是3D地图,还能语音喊“前方弯道请减速”,弹幕瞬间刷满“中国黑科技”。

渗透率半年暴涨210%,像极了2010年安卓机横扫山寨机的场面。
四轮车战场更安静,却更致命。
奔驰轻型商用车部悄悄把AC8015写进2025款货车的BOM单,理由是“过了欧盟R155网络安全认证,全球第一款”。
R155俗称“数字海关”,芯片一旦违规就整车召回,此前只有英飞凌、瑞萨拿到通行证。
中国芯片第一次把欧洲车门踹开,不是低价,是“考试满分”。
大众集团慌了,7月宣布和杰发在狼堡建联合实验室,目标ASIL-D最高功能安全等级——当年他们只把这份信任给英伟达。
外媒评论:德国人把“灵魂”交给中国工程师,历史头一遭。
灵魂不止芯片,还有“知道车在哪”的底气。
四维图新和美团在今年8月签了10万辆配送车订单,关键词:5厘米。
电子围栏精度从半米缩到5厘米,意味着外卖车再不能“骑到人行道”偷懒,深圳试点三个月,违规停车率掉82%。
同一套“北斗+视觉”融合方案被搬上无人机,给每条低空航线装了隐形护栏,深圳夜空600架无人机同时送货,却从没发生“黑飞”投诉。
厘米级定位像一把隐形尺子,量完地面量天空,量完中国量海外——5200个北斗地基增强站,17国同步上线,中东沙漠里跑的沙特智能巡检车,导航界面写的却是中文。
沙特人砸钱更直接:主权财富基金20亿美元引进中国智能产业链,第一条产线就是四维图新的高精地图本地化。
沙漠高温让GPS漂移2-3米,中国方案用北斗+惯导把误差压到10厘米,沙特阿美测试后一句话:“无人驾驶采油车终于可以贴着井口走,一年少烧3亿升柴油。
”清华车辆学院教授魏一雄在2025世界新能源大会总结:“我们不是把国外芯片换成国产,而是把‘导航-座舱-控制’串成一条价值链,老外一旦用了,就回不去。
”
回到欧洲,消费者并不懂R155,却看得懂交付周期。
德国经销商把“3周提车”做成海报贴在橱窗,背景是一辆中国产电动SUV。
路人拍照发Ins,配文:排队12周买宝马iX(图片|配置|询价),还是3周开走“中国芯”?
评论区最高赞回答:“12周足够让油价再涨三次,我选择3周。
” 情绪比参数更值钱,中国芯片第一次靠“爽点”而非“便宜”赢得选票。
技术红利全球化释放,三条线同时收网:四轮车用安全认证敲开豪门,两轮车靠成本屠戮街头,定位服务把城市空间颗粒度切成厘米。
过去我们出口集装箱,现在出口“时间”——帮欧洲年轻人省下9周等车,帮东南亚骑手少绕37%冤枉路,帮中东油田每年多产3亿升等价原油。
省下来的时间、油、钱,就是中国芯片真正的“附加值”。
下一次当你看到欧洲小伙骑着雅迪电动摩托穿过阿姆斯特丹运河,仪表盘跳出“前方桥梁限高2.5米”的提示,别忘了那颗藏在里面的AC7840x,它不只是芯片,是一张把世界地图重新标注为“中国刻度”的隐形网。
网越织越密,28%只是起点,不是终点。
Copyright © 2025 樱桃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