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暴涨90%,国内却只剩“价搏”!老胡:新能源车的冰火两重天
作者:樱桃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0 15:19:07 阅读量:0

“10月份,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插绿牌!”

中汽协数据一出,朋友圈瞬间刷屏,券商连夜开电话会,不少大V直呼:

“新能源还有十倍空间,冲!”

出口暴涨90%,国内却只剩“价搏”!老胡:新能源车的冰火两重天-1

老胡先把结论撂这儿:

渗透率50%不是“起跑枪”,而是“换档杆”。

少年狂奔的时代结束,接下来是壮年角力,拼的不再是“谁长得快”,而是“谁活得长”。

---

一、先别被“50%”闪了腰,看三组“暗数据”

1. 环比增速首次跌破5%

9月新能源零售141万辆,10月143万辆,环比仅增1.4%,创年内最低。

“同比”漂亮,是因为去年基数低;“环比”乏力,才是真需求。

2. 平均售价连降六个月

乘联会统计,10月新能源整车均价16.8万元,比3月下滑12%。

“以价换量”愈发明显,卖得多≠赚得多。

3. 库存系数悄悄升到1.9

传统车库存1.5,新能源1.9,部分二线品牌已超过2.2。

经销商开始“压库”,意味着终端不再“排队提车”。

一句话:

“渗透率”是分子游戏,分母是总销量;总销量不增,渗透率再涨也涨不出新蛋糕。

---

二、老胡把电话打给三家车企,得到三句大实话

- 某头部新势力VP:

“我们内部预测2025年国内增速降到15%以内,增量红利只剩两年。”

- 某传统大集团研究院院长:

“电池成本三年降了30%,可价格战把利润全吃掉,卖一辆亏一辆,靠碳积分补。”

- 某自主品牌销售老总:

“出口是增量,但也杀红眼,南美、东南亚都在建厂,晚一步就关税大棒。”

老胡翻译过来:

“规模战”进入尾声,“盈利战”刚刚打响;

“出海战”机会巨大,但窗口期不超过五年。

---

三、未来空间还有多大?老胡拆成“三把尺子”

1. 国内增量尺子——年均10%→5%

中国汽车年总销量峰值3000万辆已现,新能源渗透率从50%→70%理论上还有40%空间,

但总量不再涨,年化增速必然从30%腰斩再腰斩。

2. 全球增量尺子——中国占60%产能,30%市场

2025年全球新能源销量预计1800万辆,中国生产1100万辆,出口占比继续提升。

“得海外者得天下”,但欧美本土化+关税壁垒,注定是高门槛、慢回报。

3. 价值链尺子——电池回收、芯片、软件

动力电池2025年进入退役高峰,回收市场规模破千亿;

车规级MCU、IGBT国产替代率仍低于30%;

智能座舱、高阶智驾软件年复合增速超40%。

“卖车”只是入场券,“卖服务”才是下半场。

---

四、老胡的结论,一句话收束

渗透率50%标志着新能源车从“少年高速”换到“成年拥堵”,

增量空间仍在,但逻辑彻底变了:

- 上游——谁掌握电池回收、谁有碳酸锂议价权;

- 中游——谁自研芯片、谁摆脱“缺芯”卡脖子;

- 下游——谁出海建厂、谁拿到关税豁免;

- 全链——谁做出软件溢价、谁摆脱“卖铁亏本”。

“野蛮生长”毕业考试已结束,“高质量生存”开卷考试刚刚发卷。

---

五、老胡给投资者、消费者各留一句劝

对投资者——

别再追“市占率”故事,盯“单车净利”+“海外收入”两条线,

能赚钱、能出海的企业,才配享受下半场估值。

对消费者——

价格战还会打,新车“上市即降价”成常态,

非刚需不妨做“等等党”,明年今日同样预算能买高半级。

---

最后,老胡把镜头拉远

任何产业都要经历“萌芽—膨胀—洗牌—成熟”四段路,

新能源车用十年走完别人三十年的路,

50%渗透率不是终点,却是“成人礼”:

成人之后,不能再靠“长身体”,得靠“长肌肉、长脑子”。

空间依旧大,但门票涨价、赛道变窄、门槛加高,

下一轮领跑的,不再是“胆子大”,而是“底子厚”。

——老胡写到这儿,评论区交给你们:

你觉得新能源车下一个“十倍股”,会出自造车,还是出自电池回收,还是出自芯片?

留言里见真章,让时间验证,让产业说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