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车损险扩保却遭42%车主退保?背后3个核心原因,很多人没看透
作者:樱桃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4 06:57:06 阅读量:0

2025年车损险新规实施后,保障范围明明比以前更广了,却出现了“42%车主连夜退保”的现象。原本以为扩保是福利,没想到不少车主反而觉得不香了,纷纷放弃投保。这背后不是新规本身不好,而是保费、保障匹配度等问题让车主心里打了算盘。今天就把这事说透,看看为啥扩保了大家却不买账。

先说说新规的扩保亮点,其实确实诚意满满。以前车损险不赔的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导致的车辆损失,现在都纳入保障范围;像倒车镜单独损坏、车灯单独破损这些小故障,以前可能被拒赔,现在也能正常理赔。对于经常跑长途、所在地区自然灾害较多的车主来说,这些新增保障其实很实用,理论上能减少不少后顾之忧。

但问题的关键出在保费上涨上,这是车主退保的主要原因。2025年以来,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燃油车,车损险保费普遍上调。保险公司给出的解释是,车辆维修成本和零部件价格因为供应链问题有所提高,行业整体赔付率上升,只能调整定价策略。更关键的是,“报行合一”政策严格执行后,以前的“返佣”“返点”现象消失,保费回归真实水平,让车主感觉支出明显增加。

举个直观的例子,一辆保费3000元左右的家用轿车,去年保险公司的自主定价优惠系数是0.8,今年调整到0.87,光这一项就多花210元。新能源汽车的保费涨幅更明显,部分车型保费甚至上涨了30%以上。对于很多几年不出险、驾驶习惯良好的车主来说,保费没降反升,心里自然不平衡,觉得性价比不高。

2025车损险扩保却遭42%车主退保?背后3个核心原因,很多人没看透-1

第二个原因是保障与需求不匹配,新增保障对部分车主来说“用不上”。新规新增的地震、洪水等保障,对于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区、很少遇到自然灾害的车主来说,几乎没有实际意义。他们更在意的是日常刮擦、碰撞的理赔便捷性,而这些基础保障以前就有,现在只是多了些用不上的项目,却要多花不少保费,自然觉得不划算。

还有些老车车主,车辆本身残值已经不高,维修费用也相对便宜。就算遇到小刮小蹭,自己花钱修也就几百块,而每年要交的车损险保费可能上千,权衡之下觉得没必要投保。对他们来说,车损险的保障价值已经低于付出的保费成本,退保反而更务实。

第三个原因是保费定价逻辑让车主难以接受。现在保险公司不仅看出险记录,还会把违章数据纳入评估体系。就算车主没出过险,但如果有闯红灯、超速等违章行为,系统会判定出险率升高,保费也可能上涨。这种“连坐式”定价让部分车主觉得不合理,明明自己只是偶尔违章,却要多交保费,心里不服气。

另外,部分车型因为整体赔付率高,保险公司会调整这款车型的整体定价系数,导致该车型所有车主保费都上涨,哪怕是没出险的车主也不例外。这种“一刀切”的定价方式,让很多驾驶习惯好的车主觉得吃亏,不愿意为其他车主的高风险行为买单。

其实车损险新规的初衷是好的,扩保也是为了给车主更全面的保障,但在保费定价和需求匹配上还有优化空间。对于车主来说,是否购买车损险不能一概而论。新车、高价车、新能源汽车,或者所在地区自然灾害频发、路况复杂的车主,车损险还是很有必要的,能有效规避大额维修费用风险。

而对于车龄超5年、残值较低、日常只在城市短途行驶、驾驶习惯良好的车主,确实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权衡。如果觉得保费过高且用不上新增保障,选择退保也无可厚非,但建议一定要搭配第三者责任险,避免因意外碰撞给他人造成损失而承担巨额赔偿。

面对保费上涨,车主也有一些应对办法。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不仅能减少违章和出险概率,还能维持保费优惠系数;投保时多对比几家保险公司的报价,不同公司的定价策略有差异,可能会找到更划算的方案;另外,不要盲目追求高保额,根据车辆实际价值选择合适的保额,也能节省保费。

车损险新规的实施是行业规范发展的必然,扩保体现了保障的完善,但保费上涨和定价逻辑也需要倾听车主的声音。保险公司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也应该更精准地匹配车主需求,让保费定价更合理、更透明,这样才能让车主真正感受到扩保的价值。

你2025年的车损险保费涨了吗?有没有考虑过退保?对于车损险新规,你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一起探讨如何更合理地选择车险,既保障到位又不花冤枉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