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三强在华分化加剧:丰田逆势增长,本田日产深陷下滑泥潭
作者:樱桃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9 03:50:48 阅读量:0

曾经齐头并进的日系三强,在新能源浪潮的冲击下,正在走向截然不同的命运。

曾几何时,丰田、本田、日产在中国市场并驾齐驱,被共同称为“日系三强”。但如今,这种平衡正在被打破。

2025年6月,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数据陆续出炉,日系品牌阵营呈现前所未有的剧烈分化——本田、日产在中国市场持续深陷下滑泥潭,而丰田却逆势增长,成为黯淡大环境中唯一的亮色。

日系三强在华分化加剧:丰田逆势增长,本田日产深陷下滑泥潭-1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标志着日系三强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战略路径与命运,正走向不同的方向。

市场分化:丰田成日系阵营“唯一的光”

曾经齐名的日系三强,如今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已然天差地别。纵观2025年的销量数据,这种分化趋势愈加明显。

日系三强在华分化加剧:丰田逆势增长,本田日产深陷下滑泥潭-2

本田中国发布的销量报告犹如一盆冷水:2025年5月终端销量仅55,108辆,同比下滑16.76%;1-5月累计销量256,684辆,同比跌幅达26.01%。

曾经引以为傲的“双车战略”风光不再,5月仅有CR-V和雅阁两款车型销量勉强过万。

日产中国的成绩单同样黯淡:5月销量57,998辆(含英菲尼迪),同比下滑9.7%;1-5月累计销量225,560辆,同比下降21.3%。

日系三强在华分化加剧:丰田逆势增长,本田日产深陷下滑泥潭-3

尽管新推出的纯电SUV日产N7(图片|配置|询价)凭借激进的定价策略取得一定销量,但整体颓势难以掩盖。

与本田、日产的惨淡截然相反,丰田在华两大合资公司表现亮眼,成为日系阵营中“唯一的光”。一汽丰田5月销量达68,127辆,同比增24%;广汽丰田5月销量64,541辆,同比增长5.6%。

全球格局:销量规模早已不在一个量级

日系三强的差距不仅体现在中国市场,从全球视野看,三者的规模早已不在同一量级。

2024财年,丰田全球销量合计1027.4万辆,稳居全球车企销量榜首。

而本田全球销量为381万辆,日产仅为334.6万辆,两者之和还不及丰田的70%。

营利能力方面的差距更为显著。2024财年,丰田营收48.03万亿日元,净利润4.77万亿日元。

本田营收21.69万亿日元,净利润8358.4亿日元。

而日产则陷入困境,净亏损高达6709亿日元,创历史第三大年度亏损。

曾经旗鼓相当的“日系三强”,如今在营收和利润上已拉开巨大差距。丰田的净利润几乎是本田的6倍,而日产更是陷入亏损困境。

电动化转型:三种策略,三种结果

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汹涌浪潮,日系三强采取了不同的转型策略,其结果也大相径庭。

丰田的转型最为积极和务实。丰田并未放弃燃油车市场,而是持续更新传统主力车型,同时积极推进电动化转型。

基于e-TNGA架构快速推出bZ5等全新纯电车型,其中铂智3X表现尤为抢眼。

铂智3X最低售价:10.98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3.76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2.2万车友热议二手车9.68万起 | 22辆

这款车软件采用Momenta一段式端到端高阶智驾大模型,硬件配备激光雷达为核心的传感器矩阵,直接将高阶智驾的价格打到14万元级别。

日产选择了更为激进的低价策略。其推出的N7车型起售价仅为11.99万元,显著低于以往合资新能源车型的定价水平。

日产N7最低售价:11.99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4.09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3.2万车友热议二手车10.49万起 | 15辆

这一策略短期内确实带来了一定的销量增长,但长期来看,却可能损害品牌溢价能力和盈利能力。

本田则显得犹豫不决。本田试图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领域双线作战,但效果并不理想。

在新能源领域,尽管本田推出了S7、P7等纯电车型,但由于定价、设计、智能化水平等因素,市场反响冷淡。

其新推出的东风本田S7定价高达25.99-30.99万元,被批评为“技术堆砌与价格脱节”。

战略差异:本土化合作成破局关键

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三家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和本土化策略,成为影响其表现的关键因素。

丰田和日产均选择了深度拥抱中国本土科技企业,以弥补自身在智能化领域的短板。

丰田铂智3X由广汽丰田中国团队主导开发,深度整合华为、Momenta等本土供应链,形成“中国智慧定义产品,全球体系保障品质”的创新模式。

日产则构建开放合作生态,联合华为、Momenta等企业打造“端到端大模型”。

日产在广州召开了“NI好”最家技术发布会,拿出压箱底的“天演架构”、“AI零压云毯座椅”来直面“合资能否造好新能源”的质疑。

相比之下,本田仍延续“技术平移”思维,试图以全球统一标准征服中国市场,却在定价策略上缺乏灵活性。

当中国车企用“软件定义汽车”重构产业逻辑时,日系车企中只有丰田和日产迅速跟进,而本田则困守“精益生产”的硬件思维。

未来展望:三强格局或将彻底改写

随着电动化浪潮持续推进,日系三强在中国的竞争格局很可能将进一步改写。

丰田凭借其稳健的策略和积极的本土化合作,有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丰田的“高端化+电动化”路线已初见成效,其产品结构优化成效显著:电动化车型(含混动)销量占比高达48%。

日产的低价策略或能换取短期生存空间,但长期需解决盈利模式问题。

日产还宣布了全球裁员和工厂关闭计划,预计到2027财年将全球裁员2万人,并将工厂数量从17家缩减至10家,显示出其面临的巨大经营压力。

本田则面临最大挑战。本田若不能在纯电动平台研发上加速,恐将沦为二线品牌。

在2025年中国新能源市场渗透率突破50%的临界点,本田依然延续“技术平移”思维,其转型步伐明显滞后于市场变化。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5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同比下降5%,其中日系品牌零售份额仅为12.6%,同比再降2.2个百分点。这一份额与日系品牌巅峰时期相比,已经腰斩。

面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势崛起,日系车企的集体反击才刚刚开始。丰田已经凭借本土化创新和灵活策略领先一步,日产正在奋力直追,而本田则仍在迷茫中摸索。

潮水褪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在中国这场电动化、智能化的洗牌中,日系三强的格局正在被彻底改写。